全球能源互联网将由跨国跨洲骨干网架和涵盖各国各电压等级电网的国家泛在智能电网构成。跨洲骨干架构主要由“一极一道”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送通道、洲际联网通道构成。本期,就来和你聊聊如何构建跨洲跨国互联电网。
北极地区电力外送通道包括哪些?
北极地区电力外送通道一方面承载着格陵兰岛、挪威海、巴伦支海、喀拉海、白令海峡等北极风电基地的电力外送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实现北半球三大洲联网、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平台。
北极电力外送通道包括北极与东北亚地区输电通道、北极与欧洲地区输电通道、北极与北美洲输电通道。通过以上输电通道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北极地区风电外送问题,而且以北极地区的白令海峡、格陵兰岛、挪威海等重点风电基地为支点,实现北半球的亚洲、欧洲、北美洲电网环形互联,满足东北亚、欧洲和北美洲的远景能源供需缺口,还可充分发挥大电网互联优势,在时差跨度较大的东北亚、欧洲和北美洲电网之间取得显著的峰谷调节、互为备用、跨洲互补等效益。此外,利用各大洲间的时差,将北极风电分时段送各大洲,以满足各洲白天的高峰负荷需要,同时提高北极风电利用效率。
赤道地区电力外送通道包括哪些?
赤道地区电力外送通道主要承载北非、东非、中东、澳大利亚、南美洲等赤道地区的太阳能发电基地电力的外送功能,也是实现北半球、南半球互联的主要联络通道。赤道地区太阳能发电外送通道包括北非与欧洲输电通道、中东与南亚输电通道、澳大利亚与东南亚输电通道。通过以上输电通道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赤道地区太阳能发电基地电力外送问题,而且可以实现南、北半球有关大洲电网的互联。由于这些洲在时区上相差不大,太阳辐照强度与负荷大小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时性,更有利于发挥太阳能发电的作用。同时,由于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还可以取得季节互补效益。此外,通过中东能源基地,可以构建连接欧亚电网的南通道。
未来跨洲联网通道的发展进程是怎么样的?
未来跨洲联网发展进程,主要由各大洲间的联网需求和实施条件所决定。联网相关方愿望强烈、技术经济条件好的联网工程将会先期实施。预计2030年前后,可以推进非洲—欧洲联网、亚洲—欧洲联网、亚洲—非洲联网;2040年前后,可以推进北美洲—南美洲联网、大洋洲—亚洲联网、亚洲—北美洲联网;预计2050年前后,推进欧洲—北美洲联网。
如何构建洲内跨国互联电网?
从全球清洁能源资源分布看,除北极地区和赤道地区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外,各洲也具备建设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条件,但与洲内负荷中心在地理上分布不均衡。构建洲内跨国互联电网,对于加快洲内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非常必要,并可为洲内接受外来电或向洲外送电提供坚强支撑。对于能源输出洲,主要解决能源送出通道问题;对于能源受入洲,主要是构建坚强的受端电网,提高接受大规模洲外来电的能力。
在洲内跨国联网及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电力的跨国输送中,将主要采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为适应未来洲内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自用、送出或受入)、“一极一道”电力的受入和转输,现有电网需要提升电压等级和加强网架建设。洲内跨国联网将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的方式推进,联网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区域优先建设。
构建亚洲互联电网。亚洲是全球最大的电力负荷中心,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未来将形成以洲内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为电源送出点、连接各大负荷中心的亚洲互联电网,并接受来自“一极一道”的跨国跨洲电力流。为实现亚洲能源低碳可持续发展,部分国家提出了亚洲超级电网概念,将东北亚地区的煤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电站与中国、日本、韩国的负荷中心相连。亚洲各大可再生能源基地——蒙古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水电基地、中亚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中国“三北”风电和西北太阳能发电基地、白令海峡及库页岛风电基地、印度太阳能与风电基地等开发提速,成为亚洲互联电网内的电源送出点。总体来看,亚洲互联电网将形成中亚、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东等几个大的电网互联区域,并进一步形成各区域间的联网形态。
构建欧洲互联电网。欧洲是全球重要的电力负荷中心之一,欧洲互联电网主要为解决北极风电、北海风电、南欧太阳能与北非太阳能电力的接入,以及与欧洲水电等各类电源联合运行和在全欧洲消纳问题。结合可再生能源开发与输送,未来欧洲可形成“三横三纵”的联网主干通道。
构建北美互联电网。北美互联电网将洲内的中部和西部风电基地、西南部太阳能发电基地、加拿大水电基地与东部和西部负荷中心相连,东部从格陵兰岛受入北极风电,西部从阿拉斯加与亚洲电网互联,实现洲内与跨洲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大范围配置与高效消纳。
构建南美洲互联电网。南美洲能源资源丰富,南美洲互联电网主要实现西海岸国家间的电力南北互济,东部地区的北电南送,以及中部地区的西电东送。
构建非洲互联电网。非洲互联电网将实现北非的太阳能发电和风电基地与非洲中部水电基地、南部非洲太阳能发电基地进行联合运行,总体形成洲内北电南送、东西互济,洲外北送欧洲、东接亚洲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