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北京近九成农业节水灌溉 微喷水浸黄沙地产量翻

   2015-12-25 北京日报3100
核心提示:大兴庞各庄梨花村,村南有片荒地,已荒了很多年。今冬,建起了10座大棚。现下,棚里甜瓜正开着可人的小黄花,4月上市,亩产4000斤。要没节水技

大兴庞各庄梨花村,村南有片荒地,已荒了很多年。今冬,建起了10座大棚。现下,棚里甜瓜正开着可人的小黄花,“4月上市,亩产4000斤。要没节水技术,哪能种得了这片沙子地?”大棚主人、当地村民李凤春抚着瓜秧说。

如今的京郊,农田节水灌溉面积不断增加。截至去年底,本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了429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88%。同时,农业用水量持续减少,由2001年的17.4亿吨减少到了2011年的10.9亿吨。节水灌溉,已成了京郊农业的特色。

昨天,记者来到李凤春的这片新大棚。

“以前,这里就是荒废的沙地。”李凤春告诉记者,“沙子地种庄稼,一浇水就都渗下去了,肥力也不够,所以荒废了多年。”棚外的土地,黄沙松软。

进了棚,却是另一番天地。8分地的温室里,健壮的瓜秧爬了一人多高,叶子嫩绿得喜人,开满了黄色的小花,“甜瓜,4月份上市,比别的瓜早一个月。”李凤春得意地说。

沙子地,咋能种好作物?

李凤春弯腰,拿起一根黑色的管子,“诀窍就是这,微喷带。”

微喷带,是今年大兴区新推广的一种节水技术,“种植前,在棚里先铺设输水主管,每一垄再铺设一条微喷带。”李凤春边说边比划,“然后再在上面盖上地膜。”

效果如何?“比滴灌还好用,而且利于施肥。”李凤春告诉记者,沙地施肥是难题,利用微喷带后,在输水时配以适当比例的肥料,就成了。

说着,李凤春打开主输水管,不一会儿,地膜下的微喷带开始喷出小水柱,土地很快就浸湿了,“灌溉均匀、不易挥发、渗透速度低,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李凤春看得出神。

经他测算,如今种植一棚甜瓜仅需要原来水量的一半。

“还省工省时呢。”李凤春说,过去普通灌溉一个人给一个棚浇水就要半天的工夫,如今一个人可以同时给10个棚浇水。

成本?“低,一个棚才三四百元,水钱、工时钱,早省出来了,而且节约水资源啊。”

 

尝到了甜头的李凤春,决定把这技术用开来,“今年,另外90个棚也要用这个技术,过两天再修个集雨设施,更省水。”

曾经废弃的黄沙地,如今迎来了丰收年。这一技术,也将在整个大兴区的果菜和粮食种植中推广。

节水的观念,在京郊大地已深入人心。

记者走访大兴,在采育镇鲜切菊花基地里看到,百余栋温室都建有集雨装置,“汛期可集雨5万吨。”基地经理介绍,收集的雨水基本够该基地两三个月的浇花用水。

农民们也开始向科技要水。大兴南礼渠村的六百余栋大棚,全部实行电脑计算用水量、IC卡控制浇水的科学灌溉方式,节水节电均达50%。庞各庄镇的“御瓜园”里,兴起了新式的“管培”,产量提高4倍,用水量仅为普通栽培的十分之一,并实现零渗透。

“大兴已推广农业节水技术20余个,累计一年节水约2377万吨。其中蔬菜面积21.6万亩,亩均节水79吨,小麦9.84万亩,亩均节水27吨。”该区有关负责人说。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近年来,北京以‘用水下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已从2000年的0.55提高到目前的0.684,位居全国第二。”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