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十三五”要开局 各地配电网规划纷纷出炉

   2016-01-08 北极星配售电网 1980
核心提示:2013年配电网建设上升至国家规划层面,2014年至2015年一系列关于配电网建设的配套政策出台,其中《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提出2万亿的配电网投

2013年配电网建设上升至国家规划层面,2014年至2015年一系列关于配电网建设的配套政策出台,其中《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提出2万亿的配电网投资规划,十三五期间预计配网投资1.7万亿,相比十二五配网投资放量增长。

我国配电网较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历史差距,2014年我国户均停电时间313分钟,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户均停电时长的几倍至几十倍。农村配电网较城市配电网存在历史差距,农村电力用户稳定性存在改善空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动汽车将有确定需求,电力市场建设需要智能化配电网,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需要配电网设施支持。

中发9号和配套文件提出逐步向社会资本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的改革措施,这有利于促进配电网的发展、提高配电网建设运营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将起到盘活社会资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释放改革红利的作用。目前增量配电放开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各方都对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放开有不同的理解,部分地区已经着手开始放开。

【国网福建电力配网建设年均投入100亿】

1月3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大同镇配电网改造现场,十几名施工人员正紧张地开展作业。变压器台架上两名作业人员在安装横担,地面上,几名人员则通过吊绳配合传递物资。

2015年,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大配电网改造力度,投资近百亿元,为历年最高。该公司重点改造低电压、频繁停电线路和西部山区配网,提高城市、农村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全省配网建设改造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配网规划设计、项目管控、配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户均容量、N-1率、绝缘化率、过重载改造、低电压治理等指标都有明显提升。

配电网是保障电力能源落得下、配得出、用得上的关键环节。“十三五”期间,福建省以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由贸易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福州新区建设为契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配电网供电能力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对配电网提出更高建设改造标准,福建配电网发展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有鉴于此,国网福建电力将进一步加快配网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十三五”期间,力争配网建设年均投入100亿元,全面建成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海峡西岸现代配电网。投资力度前所未有,高强度、大规模的配网建设将贯穿整个“十三五”。

预计到“十三五”末,福建中心城区、城镇、农村配电网的10千伏N-1通过率将分别达到100%、100%、93%;中心城区、城镇、农村户均配变容量分别达6、5、3千伏安;到2020年,中压配变容量达533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达17.1万千米,分别是2014年的1.4倍、1.41倍。

2016年,国网福建电力将按照强化基础、精准投资、精益管理的要求,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业务协同机制,提高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开展配电网滚动规划,按照新建与改造并重原则,提高新建项目比重,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投资有效性;确保“三通一标”有效落地,提升配电网标准化水平;加强风险管控,全力保障配电网作业安全。

“十三五”配电网规划应用大数据分析

12月8日,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依托电网规划数据挖掘和诊断评估模型,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法,该公司“十三五”配网规划工作共节约了三分之二的人力,缩短数据收集、分析时间约1个月,共计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约61.8万元。

据了解,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福建省级配电网中配变数量超过20万台、线路超过1万条、各类开关数量超过40万个,传统的依靠人工填报、处理数据的规划设计模式,既耗费大量时间,也无法保证数据准确性,限制了数据分析的深度、广度,制约了电网诊断、规划分析工作的细化深入。

国网福建电力依托大数据平台,探索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构建了电网规划数据挖掘和诊断评估模型,集成了生产管理系统(GPMS)、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三大系统相关数据。通过匹配不同系统的数据,检测不良数据,搭建起了全省统一的配电网规划基础数据库,包括静态参数和运行参数,并实现静态参数季度更新、运行数据月度更新,规范了规划基础数据的统计口径,同时便于规划人员及时掌握配电网的最新动态,实现对规划数据的标准化管理。据了解,自今年8月份项目上线试运行以来,数据库累计接入三大系统15GB的运行数据。

在统计分析基础数据后,电网规划数据挖掘和诊断评估模型将自动整理并展示规划、诊断分析所需的各类数据和报表。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法,关联分析数据的特征,找到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及不同指标的规律分布,为确定配电网相关指标的合理范围、标准提供数据支撑。

为了更加精准地把握各地负荷特性及重过载、低电压等形成的原因,国网福建电力通过模型中的高级分析应用功能,多维度、层层递进地挖掘分析海量数据,诊断出全省各地,包括各乡镇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运行效率、供电质量等情况,研究它们之间的互作用关系、影响程度,从而判断指标异常的主要、次要原因。“在这之前,对各指标的分析都只是依靠人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的运用,拓宽了指标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更加深入、精确。”国网福建电力相关人员介绍说。

今年8月以来,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2015年福建配电网发展诊断分析、“十三五”配电网规划与2015年配电网迎峰度夏分析工作中,并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大大提升了规划工作效率和水平,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福建泉州“十三五”计划20亿元投资配电网建设

近日,国网福建泉州供电公司启动了“十三五”配电网规划修编及2016年项目储备优化工作。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泉州配电网投资规模预计可达20亿元人民币,将创历史新高。

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加大泉州配电网投资建设力度,泉州供电公司对已基本完成的2016年配电网项目进行梳理和优化,并出台了《泉州地区“十三五”配电网规划及2016年10千伏配电网项目储备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规划思路、建设原则、投资盘子等均进行了明确的指导,同时出台了相应文件,在建设标准、规范等方面提出适当提高建设标准但又符合泉州客观实际的要求。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市将力争使城网户均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53分钟;县城农网户均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3小时;农村农网户均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9小时。到“十三五”末,泉州地区配电网将构建成一个网架清晰、目标明确、多项电网指标和运维指标优秀的配电网。

东山县“十三五”农村配电网规划定稿

2015年12月21日,笔者从国网东山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获悉:经过多次的调研、论证、修改,《东山县“十三五”农村配电网规划》已定稿。

《东山县 “十三五”农村配电网规划》,是在全面分析东山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东山县国际旅游海岛战略规划,以电网发展超前经济发展为指导,经过省、市、县电网规划专业人员编制和专家论证而成。

专家测算,到2020年,福建东山县年用电量预计将达到23.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2.76%,电网最高负荷达470兆瓦,年均增长13.92%。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东山电网拟新建4座、扩建3座、改造1座110kV变电站,净增主变容量18.5兆伏安;新建110kV架空线路14回,长度55.17km;新建及改造配变295台,净增容量97.1兆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60条,长度254公里,新建及改造380伏线路92公里,完成42条10千伏馈线的自动化改造。

据悉,“十三五”规划重点是提高110kV电网供电能力,加强县域电网的网架结构,增加电源点,提高东山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提高10kV馈线的N-1通过率和户均配变容量,优化中压网架结构,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

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设和改造,预计东山县整个规划区的配电网无论是网络结构还是供电质量和效率方面都将会有相当大的完善与提高,极大提高东山县农村配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性、安全性、可靠性,东山县配电网整体技术指标将更符合国家电网一流县级供电企业的要求。

【广东:佛山供电局“十三五”重心转至优化配电网建设】

近日记者走访获悉,广东佛山供电局将在“十三五”期间把发展重心转移到优化配电网结构方面,其中有两个关键词尤为显眼:地下电缆以及新能源。未来佛山新建的一千多公里长的电网将走地下电缆,替代高压架空线路,最大程度做到安全。

重心:优化配网做强做优

为什么将重心从主网转移到配网建设方面?佛山供电局计划发展部专责叶琳浩介绍,去年8月31日,国家能源局就已经发布了《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其中明确规定“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用于配电网发展。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利好和导向这一背景,佛山自身对电网从“做大做强”向“做强做优”的转型升级,更是成为佛山“十三五”期间将重心转移到优化配电网建设的内在驱动力。

“以前是配网出现问题了才去解决,进入‘十三五’后我们将通过优化配网结构,预见和诊断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就是从被动解决问题到主动解决问题”,叶琳浩举例称,目前佛山110千伏变电站的利用率不太高,这也是优化配网中需要解决的变电站容载比问题。

另外,降低线损的节能理念需求同样促使佛山将优化配网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线损,将从总体上节约5.5亿千瓦时的电量。”叶琳浩介绍,目前佛山不太清晰的配电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线路损耗,佛山供电局旨在通过优化配电网结构,降低线损节省电能,并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改善电压分布和功率分布,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升级:为新能源开绿色通道

满足新能源的接入需求,是佛山“十三五”期间优化配电网结构的另一项亮点举措。“当新能源接入我们电网的时候,我们会开通绿色通道。”叶琳浩介绍,根据规划,佛山光伏发电装机将在2020年达到100万千瓦,目前佛山光伏装机容量为19万千瓦,接下来供电局将优化配电网满足其余80多万千瓦光伏能源发电的接入需求。

为了更全方位地服务新能源接入需求,佛山供电局将在新能源接入相关的调度系统、接入标准等领域进行研究。目前佛山供电局正在搭建新能源监控平台,该平台可接收所有新能源的信息,根据不同信息对该平台进行监控和调度。

记者采访了解到,智能电网是佛山未来优化配电网的创新升级方向。“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就是智能电网,其中跟用户最直接交互的就是配网的智能电网 ,而配网的智能电网必须要有一个比较优的网架去支撑。”叶琳浩介绍,该局将在实现智能配电网的网架结构清晰化建设,配网自动化、通信、传感器等相关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佛山供电局市场营销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佛山将在“十三五”期间结合当前电力改革及大数据服务需要,重点从智能电表、低压集抄、预购电等项目方面,加大加快营销技改投资,提升营销装备技术水平,其中低压集抄项目、智能电表将在“十三五”末期达到双100%范围覆盖。

【国网山东电力完成全省“十三五”配电网规划评审工作】

2015年12月21日,国网山东经研院完成了对临沂、日照、青岛公司及所辖16个县级供电公司“十三五”配电网规划报告评审工作,并结合各个电网特点,对下一步配电网规划建设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及改进措施。本次评审工作的完成,标志着经研院已全面完成全省“十三五”配电网规划评审工作。

自2015年8月31日公司“十三五”配电网规划评审启动会暨配电网规划评审大讲堂举办以来,历经3个多月时间,经研院圆满完成全省17家市公司、98家区县公司“十三五”配电网规划评审工作。

本次“十三五”配电网规划评审工作,经研院创新工作模式,在正式评审前,利用发展专业会、规划内审会、可研评审会及规划培训等渠道,向市县公司宣贯规划理念,统一规划思路、技术原则、供电模式、设备选型,消除各市县公司在发展思路、方向、标准上的误区,凝心聚识,上下协同,确保后续工作不“偏航”。通过邀请外市配电网规划专家参与评审等多种方式,促进不同区域间规划人员的业务交流,培养经研所规划支撑力量。

国网山东经研院通过开发电网规划综合信息平台,为进一步实现电网规划业务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打下基础。该系统通过集成和融合运检、营销、调控等专业的智能配网监控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EMS、GIS等多个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各电压等级配电网现状数据、指标的纵向分层查询、统计。对全省各电压等级电网规划相关数据和图形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电网规划管理“全省一套表”、“全省一张图”,规划数据与图形高度对应。

“十三五”期间是全省配电网建设改造的重要阶段,经研院做为省公司的业务支撑部门,将充分发挥“大规划”的“龙头”作用,为全省配电网规划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十三五”时期 拉萨计划投资26亿元加大城市配网建设】

“十二五”期间,拉萨市配电网建设以解决配网“卡脖子”、超载重载及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为导向,顺利完成老城区配电网改造任务,实施30余项配网新建改造项目,配网供电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拉萨市仍面临配网片区联络率低,供电半径长等问题。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网拉萨供电公司将在“十二五”发展成绩的基础上,确保主电网电力可靠供应,高度重视配电建设,着力解决供电“卡脖子”问题,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

“十三五”期间,国网拉萨供电公司计划投资26亿元,不断加强配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有效衔接;认真开展110千伏网架研究,结合拉萨城市发展布局,认真开展基于拉萨220千伏双环网结构下,新增110千伏变电站布点、N-1能力、转供互带水平的研究,进一步完善110千伏网架结构;加强配网目标网架导向建设;持续加大影响配网运行突出问题的整改力度;加强智能配电网研究。“‘十二五’期间,拉萨是在基本满足用户供电需求的基础上,解决了配网‘卡脖子’问题;‘十三五’期间,拉萨将在完成片区供电的基础上,顺便解决配网‘卡脖子’问题。”龚东昌说。(西藏商报)

【江西宜春供电:启动“十三五”配电网发展专项规划】

12月9日获悉,日前国网宜春供电公司召开了“十三五”配电网发展专项规划工作启动会,拉开了2016年—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工作的序幕。

据了解,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文件精神,和省能源局“各电网企业2015年12月20日前编制完成企业配电网发展专项规划,宜春供电公司迅速组织宣贯会并作具体部署。

该公司要求,公司各相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规划工作,明确主要职责,要求各县公司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发建部、运检部、营销部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的配电网规划编制小组,为保证规划编制质量,决定参与人员脱产集中开展专项规划编制,配电网规划编制小组负责各自辖区内此次规划编制的所有工作,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同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新华网)

【国网甘肃武威供电公司“十三五”配电网规划报告正式出版】

2015年12月1日,国网武威供电公司完成了“十三五”配电网规划报告及专题报告的出版工作,该报告的出版为“十三五”期间武威电网的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此次出版的“十三五”配电网规划报告包括主报告、智能化、通信网、农村电网及图册五部分内容,全面分析了武威配电网现状,并依据武威市社会经济发展和负荷增长情况,优化武威配电网网络结构,对“十三五”期间武威配电网络进行规划设计。

据悉,“十三五”期间,武威110千伏及以下各级配电网规划建设工程总投资约15.81亿元,其中110千伏规划投资约4.82亿元,35千伏规划投资约2.09亿元,10千伏规划投资约5.98亿元。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7座,扩建2座,新增主变16台,新增容量800兆伏安;新建及改造110千伏线路23条,共439.6公里;35千伏公网规划改造变电站11座,主变18台总容量159.2兆伏安;10千伏规划新建及改造配变2150台,总容量461.2兆伏安;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157.53公里。

预计到2020年,武威供电区可靠率将会达到99.965%;110千伏综合线损率下降至2.17%,10千伏综合线损率降至4.3%,线损率下降幅度较大;综合电压提高至99.95%;户均配变容量增至2.5千伏安,一户一表率达到100%;B类、C类供电区域N-1通过率达到100%。

【放开增量配电的同时 配电网仍需统一规划】

电网的自然垄断属性和网络属性决定了电网需要统一规划,从而实现输配电网协调发展、网源协调发展,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电力商品不能大规模储存、生产与消费实时平衡的特性也决定了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服从统一的并网和运行标准。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放开后,配电网的建设运营将出现多个主体,要保障电网安全和用户利益,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增量配电项目应纳入当地统一的电网规划。避免由于配电网无序建设、重复建设等造成的配电资产利用效率低下和投资浪费的问题,同时确保输配网协调发展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法律、信用和市场环境仍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加强对多个配电资产的统一规划是保障我国配电网有序发展和安全运行的关键措施之一。

二是尽快建立增量配电网并网及运营的标准规范。社会资本的涌入能够带动配电网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出现建设和运行标准不统一,甚至为了节省成本降低建设运营质量的现象。因此,需要尽快提出增量配电网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竣工验收、运行指标等保障电网安全、供电质量以及用户利益的技术标准。

总之,增量配电环节放开可能与发、售、用等环节关联在一起,形式也可能多样化,实施时需要统筹考虑投资回报、社会责任、市场垄断、电网有序发展和安全运行等多种复杂因素,在配套制定相关细则的基础上有序推进。(中国能源报)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