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能效管理空间超四千亿 我国用电服务市场未来发展分三阶段

   2016-01-12 兴业证券 2840
核心提示:能效管理市场空间超四千亿能效管理作为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空间超过四千亿元。用电服务商作为能效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对提高电能利

能效管理市场空间超四千亿

能效管理作为需求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空间超过四千亿元。用电服务商作为能效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对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及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将直接受益于电改后用电服务市场的兴起。目前能效管理中,工业领域主要以电机能效管理为主,非工业领域以照明及中央空调能效管理为主。

1.工业节能市场空间超过2000亿元。

据能源基金会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项目部相关资料,中国终端用电设备中电机的电耗约占全国用电总量的60%以上,约占工业用电75%。目前在用电机中0.55至200千瓦以下的中小型异步电动机占总功率比为75%,高效电机占比不足5%,电机平均效率比国外低3至5个百分点,系统效率比国外平均效率低近10%,比先进效率低10%-20%。经测算,电机系统效率提升1%可节电约260亿kwh,若以2014年全国平均工业用电价格0.79元/kwh,对应可节省205亿元。若通过技改使电机效率达到国外平均水平,对应的节电服务市场空间超过2000亿元。

2.非工业节能市场空间超过2500亿元。

非工业用户能耗占比较大的主要是中央空调。空调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空调机功率将下降约5%。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专委会统计,目前全国既有建筑面积为430亿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占一半以上。使用传统中央空调的大型公共建筑占5%,即21.5亿平方米,保守估计50%使用中央空调系统,按每平米每年节约250元~300元计算,中央空调节能市场空间至少2500亿元以上。

我国用电服务市场进入商业模式探索阶段

虽然我国对电力进行需求侧管理已有较长的时间,但由于体制原因,一直进展缓慢。直到本轮电力体制改革政策落地,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正在逐渐消除,用电服务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用电服务市场仍处于蓝海,目前正在从概念逐渐清晰过渡到对商业模式进行探索的阶段。

1. 用电服务行业概述:用电服务是针对电力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利用高级测量、高效控制、高速通信、快速储能等技术,实现市场响应迅速、计量公正准确、数据采集实时、收费方式多样、服务高效便捷,构建电网与客户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的新型供用电关系的一项服务。用电服务商将供电端到用户端的电力设备通过采集设备及传感器连接,形成缜密完整的用电和信息交互网络,并对其中信息加以整合分析,指导用户或直接进行用电方式调整,实现电力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降低客户用电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用电效率的目的。完善的用电侧服务是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参与用电服务的企业类型及特点:用电服务行业的参与者包括与用电各环节相关的服务提供商,及三类服务对象:电网企业、售电公司和终端用户。目前我国的用电服务提供商总共有七大类,分别是:电网下属售电公司、发电企业、园区类企业、分布式能源和微网、供水、气、热等行业、独立售电公司和专业用电服务公司。除了园区类企业和专业用电服务公司外,其他五种主要是依靠售电业务切入用电服务领域,业务内容相对单调,而由于园区类企业更侧重于平台属性,地域性较强,不具备快速扩张能力和具体业务能力,因此专业用电服务公司将成为用电服务的主要供给方。

专业用电服务提供商主要通过为服务对象铺设电力自动化设备或提供专业服务的方式采集用电数据,依托其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的服务内容可覆盖发输变配用各个环节,涵盖在线监测、故障预警、节能改造、运维托管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

3.专业用电服务行业进入壁垒:专业用电服务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特点,主要的进入壁垒可分为三种:业务壁垒、技术壁垒和行业壁垒。用电服务行业具有业务机构高度复杂、技术专业化程度高、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理解的特点,其核心是把握用户的需求,提供具有高用户黏性的定制化服务。

4. 主流专业用电服务提供商的商业模式:与欧美专业用电服务提供商相比,我国参与用电服务的企业类型既有相似也有区别。总体上看,参与服务的企业绝大部分是采取依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细分方向进行切入,再逐步扩展,打造用电服务领域平台的策略。

5. 专业用电服务提供商的变现方式:用电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变现渠道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是通过给用户侧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收取服务费,第二是凭借用户侧的大数据,为电网、售电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参与政府需求侧响应等。由于目前售电侧还没完全放开,因此主要的数据变现仍然依靠于用户侧。用户侧的主要变现方式包括:收取基本服务费;收取运维托管费用;提供节能改造解决方案;参与国家需求侧响应,获得分成;电力运检及工程抢修。

未来随着电改推进,设立独立交易机构和完善电力交易市场,售电侧实现完全市场化后,电力供给侧的用电服务将迅速被打开,未来供给侧的数据变现方式有:为售电公司提供精准用电需求预测服务;为拥有配网资产的公司提运检托管服务;为输变电公司提供线损监测等监测服务。

我国用电服务市场未来发展三阶段展望

初级阶段展望:多种商业模式并存,用户数快速增长,不断有企业进入。中级阶段展望:全国范围内存在多个用电服务平台,绝大部分用户完成接入,电力调度交易实现智能化,加强分布式电源及新能源消纳能力。终极阶段展望:用电服务平台与发输配售端平台融合,形成多层次的平台,实现电力智能化。

1.随着电改政策落地,我国用电服务市场进入初级阶段,在这期间,用电服务将从试点城市转向全国范围扩张,新的商业模式和新进入者持续出现,行业需求不断释放,用户数快速增长。预计初级阶段将持续3年左右,在此期间,上市公司可凭借自身优势,通过兼并收购用电服务行业相关标的,快速导入现成用户流量、完善服务平台功能,确立先发优势。

2.在中级阶段,电改将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电力市场化交易。全国范围内将形成多个商业模式具有差异化的用电服务平台,区域深度渗透型和全国扩张型平台并存。全部园区企业和专变用户完成接入,大部分工商业用户实现接入,部分家庭用户以地域或片区为单位接入,电力调度及交易实现智能化,分布式电源及新能源消纳能力大幅增强。平台变现渠道丰富,盈利模式清晰,开始进入业绩高速增长期。中级阶段预计将持续3-5年。

3.在终极阶段,能源互联网建设基本完成,能源供给与消费基本实现市场化、民主化、去中心化、智能化、物联化。用电服务平台将实现与发输配售端平台的深度融合,形成覆盖电力生产到消费的闭环,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多层次的垂直平台,所有用户完成接入,完全实现电力智能化。

目前市场对于用电服务行业的关注点仍在横向比较接入用户数,但用户数作为滞后指标前瞻性略显不足,目前用电服务仍处于蓝海期,各家标的用户数量较小的情况下还不足以体现商业模式以及用户质量差距。在用电服务中后期具有明晰盈利模式及高质量用户的公司将脱颖而出。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