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去年苏州市区生活垃圾首破200万吨 大城垃圾何去何从?

   2016-01-12 中国江苏网 1630
核心提示:2015年,苏州市区(不包括吴江区,下同)生活垃圾处置量达到201.58万吨,日均处理量为5522.7吨,相对2014年上涨13.38%。而在2006年,市区生活垃

2015年,苏州市区(不包括吴江区,下同)生活垃圾处置量达到201.58万吨,日均处理量为5522.7吨,相对2014年上涨13.38%。而在2006年,市区生活垃圾产量才94.06万吨。

10年间,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就翻了一番。这样的产量和增长速度给市区生活垃圾终端处置带来了巨大压力。

苏州市市容市政部门收集了20年来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垃圾的来源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试图给市区的生活垃圾寻找到一条良好的“出路”。

数据

去年市区生活垃圾首破200万吨

数据显示,近年来苏州市区生活垃圾产量一直处于较高的增长速度,2006年的全年垃圾总量为94.06万吨,2007年,垃圾总量达到110.36万吨,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2015年又首次突破了200万吨,不到十年,市区垃圾产量就翻了一番。而从增长趋势看,除2011、2012年垃圾增量在3%以下(2011年-2012年由于各区逐步建立了建筑装修垃圾临时归集点,使得进入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量增量较低),其余年份均在5%以上,最高达28.8%,年平均增长12.4%。

2015年度市区累计处置生活垃圾201.58万吨,日均处理量为5522.7吨,相对2014年上涨13.38%,其中填埋处置57.78万吨,上涨73.1%,焚烧处置143.80万吨,下降0.4%,全年焚烧率为71.3%。除1、2月份垃圾量相对较低,其它月份日均都在5500吨以上,单月平均最高为11月份,平均6039.3吨/日。其中5月、9月、10月、11月、12月月均值都超过了2014年的单日峰值(5770吨)。其中,9月1日的单日最高峰达到6679.76吨,全年最高。

市区人均产生垃圾量近年也处于逐步上升期,至2014年人均垃圾量已达到1.16千克/日。

数据显示,2015年各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差异显著,各区焚烧量均保持比较稳定的趋势,其中吴中区、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都出现下降,增长量大多体现在填埋量方面。2015年吴中区仍为市区生活垃圾产量最大的区域,生活垃圾产量占到市区生活垃圾产量的30%,填埋量也有大幅增长;2015年姑苏区的垃圾增长量及增长率均为最高,增长率为23.4%,而2014年增长率仅为0.7%,涨幅非常明显;苏州工业园区全年增长率仅为2.5%,为垃圾量增幅最小的区域,且焚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分析巨量垃圾从何而来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其影响因素是复杂多变的。针对近两年市区生活垃圾产量和增量走势,市环卫部门深入各区调研、分析,得出影响苏州垃圾产量的三大因素。

人口增长城市扩张

直接拉升垃圾产量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导致垃圾产量增长的直接原因。苏州市区常住人口从2010年的407.19万增长到2014年的418.67万,流动人口2014年257.4万人,较2013年增长8.1%,建成区面积从2010年的329.29平方千米增长到2014年的356.01平方千米。

城市用地扩张和人口集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城市道路清扫垃圾、交通垃圾、居民生活垃圾等主要生活垃圾来源的全面增长。

生活水平提高让居民扔出更多垃圾

研究表明,垃圾产量的增长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呈正相关,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商业垃圾与居民生活垃圾两个最主要的生活垃圾来源显著增长。2010年以来,市区人均GDP平均增长9.9%,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15.5%。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生活垃圾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伴随生产、生活与消费模式转变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生活垃圾产量的逐年递增,这和城镇居民与农民的生活习惯、环境及受教育水平相关。2010年以来,苏州市各区(姑苏区除外)每年的城镇化人口比重都上升1%左右,带来垃圾产量的增长。

非常规垃圾“贡献”部分增量

近年来,针对陈腐垃圾、积存垃圾清除的整治逐步展开。环境整治行动的开展,

首先在短期内导致包括城乡积存垃圾在内的生活垃圾大幅增加。2015年垃圾产量峰值出现在“五项治理”的攻坚阶段,而不是通常“双高”的7、8月份,也说明了环境治理对垃圾产量的重要影响。

另外,近年来苏州房地产市场发展稳健,房屋建设和装修过程中产生大量装修垃圾,同时商业用房及居民住房二次装修同样产生大量垃圾。姑苏区近年来垃圾产量增速平缓,但由于姑苏区两个装修垃圾归集点关闭,导致2015年该区垃圾从上一年的0.7%增长率急速攀升至23.45%,装修垃圾占据了填埋场极大库容。

一些特种垃圾如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鸡头米加工废料,相城区北桥、黄桥等几个乡镇家具加工废料等不可回收废弃物相继进入处置终端,均提升了全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量。

对策未来三至五年垃圾处置实施“6+2”工程

市区生活垃圾增量的趋势已引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目前,苏州市区拥有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垃圾填埋场各一座,其中,垃圾焚烧可处理原生生活垃圾量4250吨/日,年处理量约155万吨;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剩余库容还可以填埋生活垃圾约为100万吨左右。2015年的生活垃圾产量和增量给市区的垃圾处置终端带来了巨大压力。“垃圾围城”已成现状。因此,未来三到五年,苏州市将实施市区生活垃圾处置“6+2”工程项目。

所谓“6+2”,是指6个项目工程和2个管理机制。其中,6个项目工程包括光大环保(苏州)有限公司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改造项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试点项目将新增中海御湖熙岸、莫舍社区、凯旋花园等3个市级试点项目和16个区级试点项目;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项目,包括4个市级试点和167个县(市)、区级试点项目;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包括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及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项目、高新区和相城区餐厨废弃物处置项目和洁净餐厨废弃物处置厂提标改造项目;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项目,包括污泥塘改造、

靶场搬迁、原填埋场提升改造等5个项目;生活垃圾转运站规划建设及收运车辆更新项目,姑苏区范围内30座小型生活垃圾转运站将由5座大(中)型转运站代替,垃圾运输车全面淘汰黄标车,收运设备全面转型升级。

2个管理机制是指区域环境补偿政策和运行监管机制。其中,区域环境补偿政策是指,生活垃圾输出区域将按规定缴纳区域环境补偿费,用于受偿区域环境补偿。该政策从今年1月份已经开始实施。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