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安进:建议制定统一的汽车技术标准法规

   2014-03-05 中国节能网2760
核心提示:今天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提出,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并能得到国际市场认可、国
今天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提出,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并能得到国际市场认可、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为中国汽车企业创造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具体提案内容如下:

一、案由分析

2013年,中国汽车销量由20年前的134万辆一跃达到现在年销售量2200万辆的规模。中国市场销量也由2004年占全球市场不到10%(9.15%),上升到2012年的24.5%。而保有量也由942万辆上升到2012年1.1亿辆的天文数字。

同时我们关注到一组数据,中国进口汽车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以前,进口汽车销量一直未突破50万辆,而2010年以后则飞速发展,很快突破百万辆。同时出口也在快速发展,近三年都在百万辆汽车的规模。

通过上面一组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现在的中国汽车工业早已经脱离弱小的形象,也从制造大国向消费大国并向制造强国在转变,这种趋势将不可逆转。但是在中国,汽车行业标准法规的制定仍主要以沿用或效仿国际主流标准法规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已发布的汽车标准(含少数摩托车标准)中,国家标准为365项、行业标准为728项,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有115项,这些标准多采用美国、欧洲及ISO标准,采标率达到65%。

这样的技术标准法规建设环境,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很不利,主要表现在:

1.没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标准法规,使得国内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不明确,不利于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水平、制造水平、油品及汽车使用观念等各种因素,综合制约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而技术标准法规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决定着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进步。

2.由于标准法规主要向着欧美方向靠近,所以导致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制造被国际企业垄断,推升国内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技术开发再投入。我们可以看到共轨产品、ECU等零部件的垄断现象明显,其根本原因就是标准制定带来的技术垄断,给企业经营增加了巨大的成本。

3.不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近年来在国际品牌在乘用车快速进入中国之后,商用车企业也快速渗透,从合资合作及进口数据可见一斑。但是由于国内的技术标准多源自欧美,所以进入中国的汽车企业技术水准、引进车型品种、所采用的技术类型符合欧美技术但是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并不能代表国际最先进的主流技术。这样在加剧自主品牌生存压力的同时,也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

4.多头管理没有统一标准。我国的现状是,与汽车相关的标准法规分属于不同的部委制定,工信部、环保部、交通部等对于同一内容制定不同标准,导致企业在技术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处于尴尬境地。

二、案据

修订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认可、统一的汽车行业标准法规有以下重要意义:

1.根据国内汽车的基本国情制定统一的标准法规,有利于刺激和鼓励国内汽车技术的进步。

2.制定能得到国际认可的技术标准法规,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之路,有利于打破国际汽车市场的技术壁垒,同时也增加国际竞争过程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有效保护中国市场。

3.打破国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垄断,降低国内产品成本,增加企业和我国汽车工业整体的竞争力。

4.统一标准有利于明确技术发展方向,减少企业研发成本,有利于自主品牌加快技术创新。

三、建议

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并能得到国际市场认可、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为中国汽车企业创造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大环境。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