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纺织行业必须做出改变应对局势

   2016-02-01 世界服装鞋帽网2350
核心提示:我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是纺织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具有迈进世界纺织强国阵营的扎实基础和明

我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是纺织产业链最完整、门类最齐全的国家,具有迈进世界纺织强国阵营的扎实基础和明显优势。

纺服出口连续下降和超过全国外贸平均降幅的主要原因,一是纱布和服装单价下滑,对出口总额有所拖累;二是受全球经济形势不佳“货币战争”的影响,特别是以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土耳其里拉和巴西雷亚尔汇率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欧元、加拿大货币大幅贬值,年内部分货币贬值超过30%,冲击我国外贸出口;三是受产业成本影响,纺织品服装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东南亚国家纺服有不对称的成本优势、出口竞争力有所增加,蚕食我国出口市场份额等方面的综合影响。

2015年纺织市场总体呈现弱势

2016年纺织行情仍将继续下探,但总体会略好于2015年。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处于低速增长期。2015年1~11月,纱的产量为3661.8万吨,同比增长4.8%;布产量为643.1万吨,同比增长2.7%;化学纤维产量为4422.4万吨,同比增长12.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11953.5亿元,同比增长10.1%。但是出口方面仍难看到明显回升,据海关统计,2015年11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19.82亿美元,同比减少9.71%,环比减少7.07%。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86.68亿美元,同比减少9.21%,环比减少5.88%;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33.14亿美元,同比减少10.03%,环比减少7.83%。

夏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化纤行业2016年注定又将是深度调整的一年。未来在产能上将会有新的变化,比如增速已明显回落,“十三五”期间,中国化纤产量的年均增速目标将由“十二五”期间的9.2%调整为3.6%。近日,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提到去产能,部分化纤产品将进入淘汰落后产能阶段。

夏婷称,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不排除2016年纺织行业部分商品价格再创历史新低,终端需求依旧不旺,工厂经营困难、原料价格波动风险、人工成本走高、资金短缺等问题长期困扰企业,多数维持低库存生产,关、转、限、停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东南亚优势显现,订单大量向外转移。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全面放开二胎、“一带一路”等名词将会给2016的纺织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政策拉动需求升级,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

传统零售模式必须变革

层层代理制是传统零售行业最常用的销售模式,一件产品从厂家到用户手中要经过层层代理商,最后再到终端销售店,产品价格在此环节增长数倍也不足为怪。因此,当电商汹涌而来,传统企业在电商的“低价”面前显得无所适从。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大卖场这一业态已经不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大卖场业态的面积太大,消费者要走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这并不符合新的消费趋势。尼尔森日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指出,消费者比以往更加注重渠道的便利性,因此在小型零售店和连锁便利店花费更多,同时减少了对大卖场和超市的光顾。

数据显示,2015年,连锁便利店这一渠道对快速消费品销售额增长的贡献达到了大约9%。在便利店渠道,家用清洁产品增长高达11%,但在大卖场渠道却降低了4%;食品、方便面在便利店中增长超过6%,但在大卖场中的销售额下降了近12%。

在零售渠道方面,尼尔森发布的报告预测,消费者对便利性的高需求将继续持续,他们的消费将进一步从大型商店如大卖场转移到相对较小的零售渠道。这一趋势即便在家庭日用品品类也十分突出,2016年预计在便利店渠道的增长将达到9.8个百分点。“制造商们想要制胜2016年的市场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准确了解中国零售发展图景以更有效地响应消费者需求,将是重中之重。”尼尔森报告如是说。

中国纺织业转型升级

近几年,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趋升,东南亚地区劳工成本低的优势显现,加上该地区各国实施的税收及政策优惠,许多纺织服装企业纷纷掘金东南亚,到东南亚投资逐渐成为热潮,尤其是对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投资者的兴趣更是浓厚。

2015年,中国纺织企业也在顺应这个大潮,融入掘金东南亚的大军中,包括天虹纺织、香港溢达集团、红豆集团、鲁泰纺织等数十家纺织企业纷纷到这些地区拓展建厂。与此同时,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纺织企业也同样在部署新疆等中西部地区建厂。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纺织化纤原材料大幅回落,很多企业老总感叹就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在棉花领域,2015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维持在13000元/吨的水平,仅微幅波动,纺织厂用到了梦寐以求的低价棉。

而在临时收储时期,国内棉价高达19800-20400元/吨,进口棉却仅在13000元/吨左右,内外棉价差高达7000元/吨,原料的高成本让纺织厂普遍亏损,一年亏损两三千万元平平常常。不少企业反映,大家都在拿前些年赚的钱补这几年的窟窿。

化纤原料的这种价格走势,让很多纺织企业承受了来自市场的巨大压力。去年上半年,不少纺织企业对原材料低价行情普遍看涨,大量采购原料生产,没料到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原料价格继续一泻千里深不可测,如今高库存已经成为问题,很多企业只能亏本生产销售。

机器换人热潮,其出发点是提高生产环节的自动化与高效率,以机器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2015年,人工成本增长令纺织企业困难加剧,由此形成了这股热潮。2015年,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多项行业关键技术取得进步并得到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广泛应用。企业重视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取得成效,全行业有17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