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海绵城市构建二元水循环 值得借鉴

   2016-02-16 中信证券 2990
核心提示:构建城市二元水循环系统。传统城市水系统中污水处理出水点源污染特征、降雨径流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局限性日益显现,内涝与缺水并存、水污

构建城市二元水循环系统。传统城市水系统中污水处理出水点源污染特征、降雨径流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等局限性日益显现,内涝与缺水并存、水污染严重(黑臭水体)等问题突出,重要原因之一是城市过度开发及雨洪管理落后,因此构建基于二元循环(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方向明确。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具体看,低影响开发(LID)是重要建设途径,而径流总量控制(80%~85%)为核心规划目标,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去除SS/COD等)、协同黑臭水体治理并实现雨水资源利用。

海外经验启示:PPP、政策引导、智慧化。在美国,水污染治理焦点正转向城镇降雨造成的径流污染,非有效渗透区域改造投资需求达数千亿美元;多年来征收雨水费对PrinceGeorge’sCounty解决融资问题起到关键作用并得到越来越多城市效仿,而其与社会资本Corvias长达30年PPP合作模式被EPA与WhiteHouse高度认可;此外,HighPoint社区LID改造亦采取PPP模式,社会资本通过税收抵免、新建房屋出租等获得回报。在德国,新建小区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雨水费,而日本东京墨田区针对设置利用雨水储存装置的单位和居民实行补助。在法国波尔多,可以预测管理雨洪调蓄的远程雨洪监控系统(RAMSES)是其特色。

密集政策催生市场空间,PPP模式助力落地。2014年以来,海绵城市相关政策持续出台,包括指导意见、技术指南、评价考核、财政(试点城市)&金融(国开行/农发行)支持等。按2020/2030年目标测算投资需求或达2/8万亿元,PPP将是重要运作模式,南宁那考河等项目已做出有益尝试(政府按效付费)。从国际经验看,国内城市逐步开征雨水费或为大概率事件,从而支撑可持续盈利模式并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此外,若与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结合将进一步丰富回报模式。第一批试点城市目前稳步推进,而非试点城市也将拉开海绵城市建设大幕,预计2016~2017年将迎来建设高峰,一季度或是各地项目招标集中落地期。

系统性工程,规划/整合/协同是关键。海绵城市涉及规划、设计、监控、园林、环保等多领域。政策明确鼓励具备综合能力企业采取总承包方式整体打包运作,规划设计先行且是最为关键环节,明确操作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并统领整个实施过程。在此基础上,监控监测、各种海绵体建设、雨水处理及回用、黑臭水体治理、配套管网等各司其职。目前,*ST华赛(控股清控人居)拟定增近50亿元投向4城市,聚光科技签署浙江江山10亿元合作,碧水源立足膜技术在全国积极推进生态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