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周本顺:把污染危机变成发展商机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2014-08-07 |2260
核心提示:8月5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到秦皇岛市奥体中心体育馆参观考察了正在举行的“协同创新、应对挑战——京津冀在行动”科技专题展。他强调,我们要面对新机遇、把握新趋势、迎接新挑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把污染危机
8月5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到秦皇岛市奥体中心体育馆参观考察了正在举行的“协同创新、应对挑战——京津冀在行动”科技专题展。他强调,我们要面对新机遇、把握新趋势、迎接新挑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把污染危机变成发展商机,把“好看的”成果变成“好用的”产品,特别是加快治污科技成果在河北优先转化落地,从污染产业大省转向环保产业强省,为实现河北绿色崛起、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本届展览由科技部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政府共同举办,通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形式,综合展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国家战略布局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应用案例等,共有近400项参展项目、200多件展品展出。

周本顺一来到展厅,就关切地向有关负责同志询问展览的基本情况,并认真观看展出的各项科技成果,不时与工作人员互动交谈。在北京展区的小型燃煤锅炉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工艺模型前,周本顺对这一环保节能技术格外关注,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这项技术与热电联产排放效果对比、投入产出对比情况,强调环保技术研发成果应用,要算好环境账和效益账。在天津展区,周本顺重点察看了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等环保节能新产品,并对天津的同志说,河北正在学习天津推行“科技小巨人计划”的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河北展区,奥润顺达门窗、晨阳水漆等代表河北省创新水平的重大节能环保创新产品成为观众参观的热点。周本顺在这些展区前驻足停留,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做大做强,早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周本顺对科技治霾情况非常关心,在国家千人计划团队实施的科学治霾监测系统前,在国家展区的大气污染检测设备展台前,周本顺认真聆听讲解,仔细了解治污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表示河北一定要加快对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在科学治霾方面走在前列。

参观考察期间,周本顺对本届科技展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科技开启明天,创新引领发展。本届科技展在秦皇岛市举办,是对河北创新驱动的极大促进。我们一定要促进最新科技成果在河北、在秦皇岛优先转化、落地开花,真正把“好看的”成果变成“好用的”产品,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周本顺强调,要树立新的理念,把污染危机变成发展商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问题就有商机,有商机就有发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全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河北又是京津冀三省市中治理污染任务最重的省份。尽管我们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但这也正是我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好时机。现在钢铁、水泥、建材、化工是我省的支柱产业,随着调结构、治污染的推进,将来环保产业一定会成为优势产业。河北在节能环保方面有很多新技术、新产品,我们自己首先要抓紧推广开、用起来,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让河北从污染产业大省转向环保产业强省。

周本顺指出,要把引导产能过剩企业、污染企业实现“二次创业”,发展新产品、新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大措施来抓。压减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不能压减一个企业就减少一个企业,淘汰一个企业就减少一个企业,而是要减一个生一个、生多个,不断生出新产品、新产业。要把科技新成果向这些企业推介,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如何把污染的变成干净的,把有害的变成有利的,河北大有文章可做。

周本顺强调,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应用推广,关键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科技发展活力。省市县各级都要建立科技、环保、工信、住建、发改、财政以及金融等部门的协调机制,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方向,共同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筛选,共同研究制定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充分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建立融资平台放大效益,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投入。

省委常委、秘书长景春华,省委常委、秦皇岛市委书记田向利一同参观考察。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