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85后大学毕业生主动坚守垃圾场

   2016-02-19 合肥在线 3130
核心提示:85后大学毕业生赵翔宇现在是山东日照市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垃圾填埋作业队队长,他创新先进技术,使垃圾填埋场高效降低异味、污水、土壤等污染,

85后大学毕业生赵翔宇现在是山东日照市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垃圾填埋作业队队长,他创新先进技术,使垃圾填埋场高效降低异味、污水、土壤等污染,并且变废为宝,实现场区内能源自给、生态循环,垃圾场摇身一变成为“生态园”。他把青春献给垃圾处理事业,换来了这座海滨城市的美丽。2015年10月,赵翔宇荣登“中国好人榜”。

2009年大学毕业后,赵翔宇进入日照市固废中心做文员,负责日常的材料和宣传通讯工作,安逸舒适,前途大好。他是个对工作极其认真的人,潜意识里总觉得好男儿要到艰苦的地方去锤炼,人生才完美。于是,2012年他主动申请要求调到黄山垃圾处理场。“我是用做蛋糕的心态来填埋垃圾。”谈到工作赵翔宇笑着说,“只有先做好模子,才能做出鲜艳多彩、令人赏心悦目的蛋糕来。而填埋垃圾也是,如今市区每天产生的垃圾接近700吨,高峰时甚至超过1300吨。这么多的垃圾必须经过摊铺、压实、消毒灭蝇、覆盖、雨污分流等步骤才能有效处理。”赵翔宇解释说。为了做好“蛋糕”,赵翔宇将一本上百页、汇总垃圾处理的规范和标准背了下来,针对山谷地形垃圾填埋场具有坡度相对较大,受秋冬季节风影响明显的特点,赵翔宇和他的填埋作业队创造性地使用了“三层放飞散网”设置,有效地防止了易飞散垃圾挂在周边树木上,营造了青葱环翠的绿化环境。

垃圾产生的渗滤液会严重污染地下水、臭气会污染周边环境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大量沼气如果不利用就容易爆炸、怎样用有限的空间填埋最多的垃圾……这些摆在眼前的难题每天都在鞭策着他。他和队友创新应用“土工袋压覆HDPE膜”、“山谷型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等技术,节约了原材料,大大节省了成本,缩短了垃圾处理周期,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经过不懈努力,现在的黄山垃圾场臭味没了、环境美了、垃圾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供场区渗滤液处理利用、渗滤液经处理后成了可以养鱼的清水,在赵翔宇心中垃圾场看起来比蛋糕还美。

在防洪防台风的那些日子,赵翔宇曾连续值了18个夜班,他克服蚊叮虫咬、天气炎热等困难,与同事连续战斗在场区排水防洪第一线。2013年在迎战“麦莎”台风的防洪活动中,他深夜冒着狂风暴雨坚守在现场,和日照固废中心的同事一起,抱沙袋、拿泥板,雨水污水湿透了全身,脚底划破也全然不顾。在这里任何轻微的划伤都可能深度感染,而他的身上,早已伤痕累累。“下雨天是我们最紧张的时候。人家都往屋内避雨,我们必须冲到现场把覆盖在垃圾上的黑色HDPE膜拉好。因为每增加一立方雨水,我们场就要多花费50元去处理。”正是他和同事的这份坚守,让填埋作业队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省级“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