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云南“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之六 绿色发展添动力

   2016-02-24 云南日报2570
核心提示:滇池草海湿地栖息生活的白鹭本报记者 张彤 摄背景《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对我

云南“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之六 绿色发展添动力

滇池草海湿地栖息生活的白鹭本报记者 张彤 摄

背景

《云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对我省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勾勒出“十三五”时期云南绿色发展宏伟蓝图。

话题

作为“五位一体”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我省生态文明的地位更加显著,绿色发展理念内涵更加丰富,将为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增活力、添动力。

目标明确

着力推进生态云南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亮丽名片和宝贵财富,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张纪华表示,云南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同时,云南又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重大。坚持绿色发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国家赋予云南的使命。

“十二五”时期,我省促进绿色发展,着力推进生态云南建设,增强绿色发展对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和核心性支撑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我省把生态文明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绿色发展的目标、理念、路径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

《建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高原生态湖泊水质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业内专家认为,“十二五”以来,在绿色发展战略驱动下,云南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十二五”绿色发展为产业的绿色转型摸索了经验,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奠定了基础。面对资源趋紧、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现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关键时期,云南进一步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发展的核心理念,既是与中央绿色发展理念的精准对接,也是立足省情的科学抉择,更是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的现实行动指南。

保护发展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之一。”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郭慧光认为,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兼顾保护与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郭慧光看来,当前,环境保护工作,无论是从治理理念、治理手段还是治理目标上,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生态与环境保护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维持、修复与阻止恶化,而是要求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和优化。

《建议》提出,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实行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建立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树华认为,“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了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相互统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能割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然而,发展太快,生态环境无法承载,这样的发展不可持续。只有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在稳增长的同时,狠抓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驱动新经济发展,才能从体制机制上消除绿色发展的障碍,也才能根本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内涵包括建立整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能源体系。”昆明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宁平表示,“节”与“减”的结果一定不是效益的减少。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双赢之策。这意味着,新兴产业、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产业和绿色生产体系将有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完善体制

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绿色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只有渗透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中,建立一整套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为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奠定坚实基础。

来自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分析认为,《建议》明确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发展交易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这有助于生态产权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和最终确立。当环保投入与经济效益真正挂钩时,具备技术、资金、模式、经验等综合优势的企业将在发展中脱颖而出。

环保专家郭慧光认为,长期以来,执法难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大掣肘,“多头管理,多龙治水”的监管方式存在很多弊病。针对环境保护监管,《建议》提出,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加强环保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对此,多位环保业界专家认为,省以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将为独立、公正地开展环境监管执法,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提供制度保障。从根本上破解了多年来环保执法的困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措施。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相关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或者学术机构甚至企业,而必须激发公众的有效参与。”省湿地保护发展协会会长肖雪冰说。《建议》提到,加强资源环境国情、省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将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自觉意识,一点一滴践行绿色发展路径。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着力营造绿色山川,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绿色城镇,倡导绿色生活,建设绿色云南、七彩云南。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绿色产业、绿色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把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作为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全民行动。绿色发展的云南,蓝图绘就,扬帆起航。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