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国电动汽车研发瞄准了电池 但与日韩的差距还很大

   2016-03-09 智东西 2160
核心提示:中国为了在电动汽车研发中占据领先位置,将精力集中于电池技术和公共车辆,在最开始时中国十分依赖于补贴。在周三的国务院会议上,中国提出要

中国为了在电动汽车研发中占据领先位置,将精力集中于电池技术和公共车辆,在最开始时中国十分依赖于补贴。

在周三的国务院会议上,中国提出要加大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原来的资金主要用来支持电动汽车的生产,现在要用来奖励研发新技术、达成销售目标的企业。新举措的目标包括推动企业在电池技术上取得革命性突破,鼓励主要城市推广的士和巴士电动汽车。

中国已经将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当成了关键战略目标,政策上,中国支持汽车生产商寻找新的燃料替代技术,从而增强企业在海外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对本国空气的污染。

中国研发电池拥有天然优势

2015年,因为中国政府向生产商和买家提供补贴,电动汽车的销量超过33万辆,比2014增加了4倍,但是离北京制定的50万辆目标还有一点距离。

用补贴来带动增长有利也有弊,中国媒体曾广泛报道称,企业们“骗取”政府资金,它们没有将钱用来投入到昂贵的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中去,为此财政部1月时曾宣布,将在2021年之前逐步放弃补贴。

“对制造商的补贴年限正在缩短。”上海高峰(音译:GaoFeng)顾问公司总经理BillRusso说:“政府已经决定将研发下沉到一些特殊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国有可能获得一定程度的竞争优势。“

在获取电池原料和制造电池的技术上,中国拥有天然的优势,因为中国存储了大量的稀土金属,比如镧,它可以用来制造混合电池。

一些企业之所以成功,比如美国特斯拉,除了拥有发动机和可充电组件,电池技术也同样重要,中国希望能拥有自主发明的技术,从而可以在这一关键领域竞争。目前,中国重量级电动汽车制造商大多都是与外国汽车制造商合资成立的。

中国准备利用公共交通和公共机构来刺激电动汽车的销量,比如,中国要求事业单位将新能源汽车的采购比例由之前的30%提高到50%。

未来中国可能会鼓励新采购的公共交通车辆只选择电动汽车,它可能会导致市场无法均衡发展,因为中国本土制造商可以优先拿到订单。Russo称:“不论看中国哪个城市的的士汽车,相当多的一部分来自中国本土汽车商。本土制造商占据优势。”

与日韩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尽管未来一片光明,但是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只有54.9万辆,也就是说它的前景广阔。电池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组件之一。也许电动汽车的电池会贴上不同的品牌名,但实际上汽车中的电池可能来自于同一个供应商。

在北美,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基本被日本企业主导,然后是韩国企业。日本松下占了份额的56%。松下和其它日本供应商合计占北美市场份额的72%。在美国,松下电池销售的总容量约为1837万瓦。松下最大的客户是特斯拉,然后是大众、福特、奔驰、奥迪。AESC的客户主要是日本汽车制造商,三星的客户包括宝马、保时捷、菲亚特,LG化学的客户包括现代起亚、福特、雪佛兰和沃尔沃。

2015年,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总计约为12万辆,包括25个车型。在消耗电池的20大畅销车中大多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特斯拉无疑是最大的电池消费商,它的汽车销量大,汽车安装的电池也很多,正是它推动松下成为最大的电池供应商。

日产Leaf的电池数量只有特斯拉ModelS的一半,但是AESC仍然成为了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其中Leaf功不可没。三星和LG化学尽管客户更多,但份额只能排在第三第四位。

2016年,韩国供应商将缩小与日本企业的差距。首先,三星和LG化学将向更多的制造商提供电池。其次,1月雪佛兰Volt的销量超过了ModelS和日产Leaf,雪佛兰是三星的客户。第三,现代最新推出了Ioniq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它采用的是LG化学的电池,这款车很快就会在全球销售。

比亚迪拥有多年的合同制造经验,它还有自己的电池生产线,除了比亚迪,其它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都向外国供应商采购电动汽车电池。到目前为止,三星和LG化学都在西安和南京建立了电池厂,以满足中国汽车商的需求。

有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约为20.7382万辆,占全球销量的37.7%。比亚迪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年销量为61726辆。由于比亚迪只为自己的汽车提供电池,它的电池产量增长会受到限制。从整个全球市场来看,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和电池供应商要想在国球市场上竞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