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振华重工打造海上风电场的最强“心脏”

   2016-03-23 上海振华重工 1960
核心提示:近日,在江苏省如东风电场,6台风机转动扇叶,搜集的风能经海底电缆汇集送往升压站,升至110千伏后送回陆地,并入国家电网,首次成功发电。在

近日,在江苏省如东风电场,6台风机转动扇叶,搜集的风能经海底电缆汇集送往升压站,升至110千伏后送回陆地,并入国家电网,首次成功发电。

在海上风力发电的整个流程中,升压站是海风变陆电的关键转换器,堪称整个风电场的“心脏”。打造如东风电场“心脏”的是振华重工升压站项目团队。他们建造了亚洲首个海上升压站。

如东风电场是国内首个满足“双十”标准的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即离岸距离不少于10公里、滩涂宽度超过10公里时海域水深不少于10米,在国内风电领域有着独特的领军示范意义。

2015年3月,振华重工承建风电场内的110千伏升压站项目。海上作业受天气影响大,工期十分紧张,同时这又是振华重工在升压站领域中的“首秀”,项目经理邱志敏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进度、安全质量、生活保障,从开工之时,这“三座大山”就压在邱志敏的肩上。作业地点是距离如东县洋口港离岸约25公里的黄海海域。升压站上不能居住,只能每天从海陆往返:早上乘车到码头,再乘坐小型交通船到作业海域,靠泊升压站,徒手攀爬7米高的直梯,到达作业地方,太阳落山时回到岸上,这给原本紧张的工期雪上加霜。尤其遇到台风季,风大浪大,根本无法登上升压站。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项目组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细致到上下船的姿势,以及升压站上施工各类操作规范,通过培训后取证上岗。整个施工期间,没有出现一起落网事故。此外,升压站上的施工场地,布满了监控,邱志敏打趣地说,“360度无死角”。一旦有施工人员的救生衣、安全帽等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监控就会捕捉到,并进行罚款。

上升压站难,下来更难。2015年10月22日,项目组30多人登上升压站,进行最后的联动调试。然而,上船还是阳光明媚,到了下午天气突变,风浪太大无法下船,全体被困。升压站上并不具备居住条件,仅有的6个吊床显然无法满足30多人的需求。在狂风暴雨的冲击下,很多人都呕吐不止,一想到一晚上下不了船,大家都炸开了锅。邱志敏急忙组织大家开会,把设备上的纸板铺在地上,做成床铺,一个紧挨一个,抱团取暖,发现有人身体不适立即汇报。

深夜,室内温度只有5度,邱志敏辗转难眠,距离11月1日倒送电的节点还剩一周,工期紧迫,且天气无常,何时才能下船,吃喝供给怎么办?吃得差、睡觉冷、压力大,一些年轻小伙甚至哭着要下船。邱志敏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让大家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渐渐地,抱怨声没了,冷水泡面也习惯了,储备的食物也快用尽。7天后,天气终于转晴,大家下船后,第一件事就是吃口热饭、洗个热水澡。

回忆起这次困境,邱志敏说,“多亏了这次被困,省去了原本的上下船时间,如期确保工程节点,圆满完成任务”。

如今,升压站已经投入运营,成功将海上风电送往陆地并入电网,振华重工的良好表现得到了业内好评,并因此获得了新的订单。即将投入新项目的邱志敏信心满满,“全国在建4座海上升压站,振华重工承建了3座。我们一定能全面打开海上升压站市场,打造海工装备市场的新亮点。”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