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再投巨资治水 问责机制不可或缺

   2016-03-29 |2840
核心提示:据媒体报道,广州市水务局近日公布今年年度预算报告显示,该部门2016年安排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9.06亿元。记者统计发现,其中白云区涉及的项目最

据媒体报道,广州市水务局近日公布今年年度预算报告显示,该部门2016年安排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9.06亿元。记者统计发现,其中白云区涉及的项目最多且总金额最大,治水项目46个,金额3.75亿元,占总预算的比例超过四成。

广州历经数年治水仍未达预期,部分河涌水质还属劣V类,枯水期有的还存在黑臭情况。如此之下,除了继续投入也别无选择。然而,眼看一轮又一轮公共财政巨额投入,不免让人要问:如何让巨额投入产生应有的绩效,尤其是杜绝可能出现的“打水漂”情况?

从此次预算涉及的项目看,白云区石井河流域城中村污水管网工程预算资金1亿元,流溪河(白云段)截污支管工程预算3500万元,金沙街城中村污水管网工程和白海面、沙坑涌等截污支管完善工程预算支出也过千万元。不难看出,建截污管网、完善污水接驳吻合减少污水直排河涌的治水思路,投入不菲。而这一思路其实早就有之,可以说摸准了治水的命门,是实现有效治水的基石,但具体落实中往往却被“念歪经”。

再投入巨资治水,须汲取过往教训。在分析广州几年前那轮“一天一个亿”治水而不达理想的原因时,就有专家直指多数治水工程治标不治本,预言支涌截污不搞好整个计划就要落空,结果一语成谶。雨污分流工程被证实实际仅完工三成,一些截污管网还发生漏接、错接的低级错误,遗下后患。最典型的就是石井河整治了10多年之后还要“摸底细”、再砸数十亿治理,猎德涌经历四轮整治后又要“回炉”;有的治水资金还被挪用搞景观工程。肯定地说,治水若无科学论证及系统设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很难期望能治本。

治水事关重大,耗资巨大,再也经不起反复折腾。值得一提的是治水资金的使用问题。公共财政支出缺乏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就难免出现拍脑袋投入甚至腐败乱象。前年查处的广州污水治理领域系列腐败案涉及7件7人大案要案,最终坐实了公众对治水工程可能存在腐败的猜疑。因而,要确保巨额治水投入不浪费,最大限度压缩可能存在的腐败空间,针对性的监督机制务必跟进,加大环评、招投标、资金支出等重要信息的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尚需指出的是,一些河涌顽疾不除,相关部门分析反思时,往往先是推给枯水期加剧水质状况恶化,再就是“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截污不彻底”一两句话就将治理不力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广州祭出“河长制”,宣示治水的巨大决心,被寄予厚望。但是,治理进度与既定目标相差较远,污染源排放治不了,水质无改善,是否该有人为此负责?

说得乐观一点,“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之前那轮治水的得失,相关部门曾称已进行反思,坦承如果治水思路更清晰一点、标准再高一点、措施更得力一点,治污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公众期望见到的是治水能药到病除,而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