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纳米净水成水处理领域的新宠

   2014-08-12 生意宝1250
核心提示: 在经济效益刺激这一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另一因素却在隐约抑制着纳米技术的成果转化,这就是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纳米技术所含风险的争论。
在经济效益刺激这一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另一因素却在隐约抑制着纳米技术的成果转化,这就是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纳米技术所含风险的争论。

  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处理成本逐年攀升。在水处理方面,纳米技术比常规方法更具优越性,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这样一种高效、环保的技术在国际上早已被大量用于水处理实践,在我国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获得应有的广泛运用呢?

  郭勉愈

  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茶叶袋”,把它塞在水壶口,从壶中流出的哪怕是污染最严重的水,经过它的过滤后,都会变成100%安全的饮用水。

  这是南非斯泰伦布什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发明的一种可净化水的产品。其秘诀就是“茶叶袋”内部涂敷的薄薄一层含生物杀菌剂的微细纳米管,它可以杀死所有致病微生物。

  在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的背景下,利用纳米技术进行水处理成为各国高科技竞争的一个热点。在法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纳米治水技术在给水行业中都已得到大规模推广,与之相比,在我国却还没有获得应有的广泛运用。

  纳米净水,缘何外热内冷?

  国际水处理领域的新宠

  纳米技术可用于原水的处理、自来水的深度净化、污水处理以及再生回水的生产等等。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纳米水处理工艺占地小,人力和能源消耗少,具有常规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中科院国家纳米中心的研究人员王雅君告诉《科学时报》记者,目前,纳米技术处理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使用吸附性的纳米材料,比如碳纳米管;二是使用纳滤技术;三是纳米光催化技术。

  纳滤技术是目前科学界认为的自来水深度净化工艺中最好的方法之一,纳滤水甚至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健康水”。纳滤技术的工程应用在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给水行业中已得到大规模推广。

  法国于1999年底在巴黎近郊建立起了世界首个纳米膜自来水厂,其纳米生产线日供水能力为14万吨/日,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使用国际前沿纳米高科技的地表水处理厂,每日为巴黎市郊4百万居民提供高质量饮用水。此后近十年来,全球以纳滤膜为核心制备高品质饮用水的规模水厂已增加到了20多座。

  在美国,从1992年到2000年的8年中,自来水处理工程中纳滤膜装置增加了10倍,大大高于其他方法。

  在欧洲市场,采用纳滤技术的家用净水器普及率已达60%,基本实现了家家终端可直饮健康水。

  在纳滤膜的生产方面,美国、日本等国家已达到了商品化的程度,如美国Filmtec公司的NF系列纳滤膜、日本日东电工的NTR-7400系列纳滤膜及东丽公司的UTC系列纳滤膜等,都是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商品化复合纳滤膜。

  此外,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等还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研究力量进行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开发。

  美国环保署(EPA)是美国纳米光催化研发的主要支持单位,它投入巨资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并大力推动其产业化。其重点在于水处理方面,包括地下水质的改善、废水处理以及河川污染等。

  在纳米光催化技术领域做得最好的是日本。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光催化的产业化列为技术立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光催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有力推动。日本产、学、官三方早在2000年就组成了光催化技术制品技术协会,制定光催化制品的质量标准、规格,以及光催化性能的评价试验法的标准化等工作。现已有包括东芝、松下、三菱、日立在内的多家日本公司生产出了多种纳米光催化的实用产品。日本与美国环保局在光催化产品市场的开发方面也展开了合作,目的是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深度净水仍是梦想

  但在我国,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水处理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净水对我们而言还只是一个梦想。

  以家用净水器为例,科技部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虽然生产厂家多数在自己的产品前冠以“纳米”二字,但大部分只是将这个词作为一个光环,以大打高科技牌作为一种赢利手段,真正使用纳米技术的并不多。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朱永法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我国市场上的净水器主要使用活性炭吸附的方式。活性炭易饱和并滋生细菌,反而导致水的二次污染。而真正采用纳米技术的净水器,其净水能力是普通净水器的10~20倍。

  另外,就纳滤技术而言,我国对纳滤过程的理论研究比较早,但对纳滤膜的开发、生产尚处于初步阶段。天津大学研制的纳滤水制备工艺在2003年通过了专家的鉴定,成为我国第一条纳滤水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但我国工程实例方面的报道屈指可数。国内首个见诸报道的是山东长岛南隍城纳滤示范工程,于1997年4月投入生产。

  北京排水集团研发部主任甘一萍告诉《科学时报》记者,目前我国在水处理工程中主要还是使用传统技术,也就是“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采用纳滤技术的水处理工程还很少,纳滤技术在整个水处理工艺中所占比例大约只有10%。而纳米光催化等新技术在我国目前主要还停留在实验室里,其工程化、产业化实例尚未见报道。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