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绿色雄心”展现大国担当答案:中国

   2016-05-07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80
核心提示:一个努力实现更为绿色和清洁目标的中国正在被世界认识。4月22日,《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的首日,就得到了联合国历史上国际协定

一个努力实现更为绿色和清洁目标的中国正在被世界认识。4月22日,《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的首日,就得到了联合国历史上国际协定开放首日签署国家数量最多的纪录。175个国家的签署让国际社会感慨纷纷,也引发人们思考:是什么因素让此前纷争重重的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达成共识、促成了协定的早日生效?一些国际上的声音给出了答案:中国。

一个努力实现更为绿色和清洁目标的中国正在被世界认识。4月22日,《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的首日,就得到了联合国历史上国际协定开放首日签署国家数量最多的纪录。175个国家的签署让国际社会感慨纷纷,也引发人们思考:是什么因素让此前纷争重重的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达成共识、促成了协定的早日生效?一些国际上的声音给出了答案:中国。

【有责任:绿色雄心给全球信心】

《巴黎协定》的签署,令“中国展现了大国担当”这样的声音又一次扑面而来。

在过去20年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分歧常常使人们无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有效的国际措施。于是在去年中美共同发布有关气候变化的联合公报时,就有外媒评论称,关键时刻,中美两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对于全球气候问题的谈判起了重要作用。有外媒将此形容为:给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加强合作提供了一个“新样板”。

“由于中国社会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低碳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变的重要性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气候政策被视为鼓励制造业提升技术和提高能效的关键战略。”哈佛大学气候协议研究项目与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共同出版的报告指出,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在解决“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气候问题:实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优化能源基础设施、增加碳汇、适应气候变化和提高机构能力的行动计划。

这样的持续行动让中国在减排问题上获得了全球的信任。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此次《巴黎协定》的签署国是否会履行各自的承诺,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最大排放国的行动”。该媒体称,由于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它承诺将在2030年左右让二氧化碳排放量进入平台期或下降期,以中国当前的趋势来看,这一目标“很有可能实现”。

“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令人印象深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杰弗里˙巴德表示。

事实上,中国的气候变化行动在过去5年步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所展现出的“绿色雄心”也给全世界留下深刻的影响。法国新闻电台评价称,中国在今年3月公布的“十三五”规划提出的13个约束性指标中,10个与生态环境相关。“中国还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尽管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但中国做出的努力是实实在在的。”

英国路透社则报道称,近年来,中国在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上的成效令世界瞩目,中国确立的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十分有力度”。路透社认为,到2020年,中国或将超额完成减排目标。

【有目标:绿色理念成转型关键】

在困难时刻到来之前做出改变,比无路可退时再改变痛苦总会少一点。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网站刊文称:解决物质繁荣的答案是最简单的。毫无疑问,在一个有限的星球上,任何经济的无限增长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我们当前经济运行良好,只不过是因为我们在从未来借贷,在以不可持续的速度慢慢用尽资源。基于增长的经济体系——所谓增长是更多的人使用更多的资源——最终总会走向危机。

这或许也是此次《巴黎协定》能够以最快速度得到广泛认同的共识所在。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刊文称,“巴黎协议对于能源体系的转型以及这种转型的加速问题都发出了十分重要的信号,而私营部门也收到了这一信号。”

“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中国正以好的方式给我们一个惊喜,他们的决心和焦点远远超出气候变化,他们也正在使本国经济实现再平衡,不再一味地重视制造业,而是更为注重服务业。”该媒体称。

“中国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指标,如煤价、用电量、货运量等,它们的增长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因为正在逐步失去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俄罗斯《独立报》称。

“中国正在规划绿色的未来。这是个崇高的计划,政府已朝这一正确方向采取了一些措施。”德国《商报》网站刊文称。

美国《华盛顿邮报》则指出,中国现在正在进入一个“新常态”,其间,一系列根本性经济改变开始发生,并将有助于中国能源格局的转型,使其温室气体排放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华盛顿邮报》引用专家的观点称,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从煤炭消耗转移的立场,并可能在未来几年一直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最近宣布从今年开始,至少三年内将暂停新建煤矿审批,并通过今年关闭几百家现有煤矿减少现有的煤炭产能。同时,中国的能源格局也将继续多样化。中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燃料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同时,考虑到迄今已经发生的GDP和能源供求的改变以及预计今后十年这种变化趋势会持续,预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可能出现在2020年到2025年中间的某个时候。

【有潜力:绿色市场站上“风口”】

《巴黎协定》的签署其实只是个开始,各国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征程”还需多方共同努力。不过,有国际舆论分析认为,中国在自己的绿色低碳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能将绿色“正能量”不断扩散,也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中国的战略举措不仅能够减少污染,还有助于建立以绿色工业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法国新闻电台称。

不过,中国目前是绿色能源投资大国这一事实依然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到。“多数对中国情况不了解的人还搞不清中国政府致力建设低碳经济的雄图大志,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投资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并也在向世界提供相关技术。”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研究员萨姆˙杰尔称。

“中国制定的可替代能源发展目标领先于其他国家,可谓新兴的可再生能源超级大国。”澳大利亚对话网刊文称,随着绿色科技逐渐扩大市场并降低成本,中国对全球的能源选择已产生巨大影响。而中国未来将对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庞大的投资,包含重新造林、清洁城市发展和绿色建筑以及大量交通和农业实践等,并借此向那些仍认为绿色工业化只适合富裕国家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新模式。

这种大规模的基础性结构变化无疑给相关的市场带来全球性的利好。用英国《金融时报》的观点,就是“中国的绿色市场的开放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巨大机遇”。该媒体报道称,按照高盛集团估计,未来5年期间,“绿色服务”市场的潜在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同时清洁能源是另一个重大的市场机遇。利用市场原则以及证券化和收益工具等创新金融结构,在绿色金融这一领域有望形成深度大、流动性好的公开资本市场。

当然,速度的加快不等于对质量的放松。中国仍需采取不少措施使绿色金融项目达到国际水准。“中国当前的指导意见支持一些有关绿色债券可以用到哪些地方的宽泛定义,同时仍存在国际协调空间。绿色金融项目的实施与执行必须跟上。”《金融时报》称。

但毕竟,中国已走在打造平衡、可持续未来的路上,这不是“风口”又是什么呢。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