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华龙一号”一周年 带动国内制造业几何?

   2016-05-10 新华社 3010
核心提示: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继美国、法国之后,我国首个自主三代核电技术也开始从图纸变为现实

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开工,继美国、法国之后,我国首个自主三代核电技术也开始从图纸变为现实。“华龙一号”不仅是中国核电出海的名片,更承载着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的使命。如今一年已过,“华龙一号”进展如何,对国内制造业带动几何?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华龙一号”周岁生日之际,实地走访福清基地现场。

2016年4月,“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安注箱吊装 图片来源:中国核电

从工程建设进度来看,目前,“华龙一号”已全面进入核岛土建施工高峰期。首堆福清5号机组安全壳厂房钢衬里已长到26米高度(已超过二分之一高度),燃料厂房、电气厂房、安全厂房以及辅助厂房的墙体已经扎下牢固的根基,正在努力向地面“生长”。常规岛和泵房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筏基浇筑工作。紧随其后,同样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的福清6号机组也已经基本完成了核岛筏基浇筑工作。

据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国才介绍,“华龙一号”开工一年来,仅福清5、6号机组已经完成了钢筋5.5万吨,浇筑混凝土25万多立方米的施工。

“华龙一号”在国内已经批准开始建设四台机组,除福清5、6号机组外,广西防城港二期的3、4号机组也采用“华龙一号”技术。截至目前,已有三台机组相继开工。预计未来随着“华龙一号”机组全面开建,将进一步拉动国内钢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

“‘华龙一号’对制造业的带动,不只是体现在建筑和设备材料的消耗,更多体现在带动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升级。”陈国才说。

据中国机械联合会顾问隋永滨介绍,“华龙一号”国产化率至少在85%以上。核岛的大部分关键设备,如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控制棒驱动机构、核主泵部分部件等都完全可以立足国内制造。

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在大亚湾岭澳一期的时候,阀门国产化率只有6%,核级泵阀国产化率只有4%,现在泵的国产化率达到40%,阀门的国产化率到了75%。”隋永滨说。

“比如我们的蒸汽发生器,是东方电器旗下东方重机制造,是为‘华龙一号’专门研发设计的,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标志着国内蒸汽发生器制造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陈国才说。

“华龙一号”核岛设备,特别是主泵内部设备,对精密度要求很高,进一步倒逼国内装备制造商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创新制造流程,提高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模拟现实的能力,实时测量,实时修正。

“我们的施工单位,接收图纸都有网络端口。所有元件设计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这样大大降低了返工率,减少了原材料浪费,提高了施工的精准度。”福清核电副总工程师薛峻峰说。

2016年5月,“华龙一号”示范工程5RX厂房0m板施工 图片来源:中国核电

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推出《中国制造2025》,强化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华龙一号”这一年,也是实践《中国制造2025》的一年。

据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介绍,“华龙一号”研发涉及70多个专业,有上千名各地设计人员同步参与,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协同开展设计。

“不只是前期设计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每一个组件的耦合,每一块板材的切割,都要根据工程实际建设情况,不断计算和优化调整,通过互联网三维综合设计平台,与原来设计方案中的数据反复比对修正。”陈国才说。

未来随着“华龙一号”建设工作的全面推开,互联网+大数据在其中的应用还将进一步深化,参与其中的国内制造企业也将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与“华龙一号”一道成长,走向世界。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