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动力电池拟推新国标 本土优势企业有望趁势开疆拓土

   2016-05-23 中国网 2990
核心提示:高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新国标,规则的变化将影响不达标电池企业及搭载这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业内人士分析,新

高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新国标,规则的变化将影响不达标电池企业及搭载这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业内人士分析,新规则或将改变竞争格局,此前占较大市场份额的三星、LG等海外动力电池巨头将失去部分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国产动力电池企业将从中受益。

记者获悉,工信部正在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预计最早第三季度将出台。新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动力蓄电池检测要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否则搭载该电池的新能源车辆将无法进入推广目录、无法获得补贴。新标准拟在一年后的2017年7月1日全面执行。

新国标有新要求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将设立动力电池新国标。其中新增对电池方面的要求值得相关企业关注。未来若通过并正式实施,将影响动力电池现有格局。

据最新征求意见稿,装用的动力蓄电池(包括超级电容器)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必须满足《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已通过延伸检查的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不需重复检查。延伸检查要求与《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中的要求一致,除了生产规模等方面要求,还需达到2015年发布电池新国标。

在技术上,新国标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此前因延伸检查要求和《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一致,业内以为已经进入目录的企业可以幸免。但事实并非如此。工信部要求已经进入公告的企业也必须重新检测,“已列入公告的单体企业,应按照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和GB/T 31486-2015三项标准要求,对典型产品进行重新检测,并于2016年6月底前提交具有动力蓄电池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逾期未提交的撤销公告资格。”其次,未列入公告的单体和系统企业要求更为严格,“在申报《规范条件》时,应按附件所列标准要求对典型产品进行检测,并提供具有动力蓄电池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采用未列入目录企业单体产品的系统企业申报时,需同时提交具有动力蓄电池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单体产品检测报告。”目前,我国共有150余家电池企业,仅25家已经进入前三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包括国轩高科 、万向A123、中信国安[2.17% 资金 研报]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尽管如此,目前没有企业可以免除重新检测。

给企业一年缓冲期

在时间上,新国标并未“一刀切”。将2017年7月1日列为新国标正式执行的分界线,已进入目录的企业赢得了一年的缓冲期,“自2016年7月1日起,新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变更扩展产品均应符合本规则《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的要求;自2017年7月1日起,所有在产产品均应符合本规则相关标准的要求。”

不少车企已经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多位新能源汽车企业高层对记者表示,因不知道装配的电池是否进入新目录,因而不敢放手开展新能源汽车销售。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多依靠补贴,从卖掉整车到消费者拿到国家补贴、地方补贴至少要几个月。如果在这几个月中,新政明确规定所装配电池不达标,那么消费者将因无法拿到补贴而产生退车等一系列纠纷。江淮汽车[2.22% 资金 研报]高层倾向于选择已入围的动力电池企业,“已列入公告的单体企业,6月底前重新检测,如果通过,将意味着这一年可以放行。”

惠及国内优势企业

在政策扶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扩张,动力电池受益尤其明显。以LG、三星为首的具有技术优势的外资品牌成为较大受益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锂电池制造行业实现收入2030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约130亿元,同比增长60%。据悉,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约占新能源汽车50%成本。因此如何扶持国内优势电池企业事关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主权问题。国内企业比亚迪[0.90% 资金 研报]在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上已经可与外资巨头一争高下。

新国标或将减缓外资动力电池品牌在华发展步伐。业内人士指出,外资电池品牌如想进入目录,既要满足产品技术指标,还要满足在中国建合资工厂等要求。但这将涉及大量的审批工作,周期较长。整车企业考虑到推出产品的节奏将受影响,将可能降低对外资动力电池的需求。江淮汽车高层表示,“新国标有利于国内电池企业。”

湖南最大规模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制造基地开工

凭借对市场的精准分析和行业命脉的把握,妙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创了锂电池“免疫系统”(BIS),自主研发了动力电池、混合动力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电池、启停电池、起动电池等全系列电池。去年10月宁乡产业基地建成投产,第一期产能达10亿瓦时,成为湖南最大规模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企业。

2016-03-04 21:15

新能源汽车企业空手套白狼 需警惕出现断崖式下跌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认为,眼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多的企业采取的模式都是在传统车身上搭载新能源动力,生产组织方式不变,技术含量偏低,进入门槛不高。而这种企业未来不仅将面临同行的竞争,还将面临互联网企业进入带来的巨大冲击。

2016-01-25 07:50

工信部组建动力电池研发平台 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蜜月期

此次会议指出,要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推动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在关键材料、电池系统等共性、基础技术研发上集中发力。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根据动力电池性能、销量等指标对企业给予奖励。

2016-02-26 07:35

新能源汽车电池需加紧“充电”

目前,国内电池企业业务更多集中在相对低端的铅酸电池或利润率较低的汽车启停电池上;在新能源动力电池上进行大规模的研发与生产,基本上都是2014年下半年或2015年上半年才开始,市场红利尚未显现。与松下、三星SDI、LG化学等国际动力电池巨头相比,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在电池的。

2016-03-24 07:42

三元锂电池暂停列入新能源汽车应用目录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动力锂电池多种路线之争的背后,不仅是新技术路线对原有技术路线冲击,也折射出国内动力汽车厂商及动力锂电配套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需求的不清晰,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

2016-02-05 07:34

天能动力[-0.65%]: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板块计划挂牌新三板

2016年公司预期将扩充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产能至2.25吉瓦时。 近年来,许多动力电池生产厂商都纷纷押宝“新能源汽车电池”业务。张天任坦言,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电池材料与电池系统研究上还有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微型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2016-04-01 15:45

新能源汽车乱象频出:车企骗补 电池续航里程短

2015年,我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成为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生产大国。对中国来说,还要尽快清理汽车行业的僵尸和半僵尸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随时会出来扰乱行业发展。

2016-02-02 08:38

电池回收政策何时能撵上新能源汽车

” 张天任无奈地说。 目前国内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普遍通过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镍氢、镍镉、锂电池的回收处理办法,提取其中有价值的金属,这种形式在新能源车保有量较少的情况下,勉强能够解决动力电池回收的问题,但是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整车企业将面临着动力电池回收的难题。 天能集团是我国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商。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