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倒计时 陕西首次进行大规模碳排放核查

   2016-05-25 陕西日报 1900
核心提示: 时间只剩一个月,非常紧张。4月27日,西科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斌描述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状态。作为省上选定的第三方碳核查机
     “时间只剩一个月,非常紧张。”4月27日,西科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斌描述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状态。作为省上选定的第三方碳核查机构,西科节能的24名核查员也密集前往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取经”。

为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在1月下发《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6月30日前上交纳入企业经核查的排放报告。接下来的一个月,陕西省17家第三方碳核查机构会在省发改委的组织下,对16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摸底,这将是陕西首次进行大规模碳排放核查。多家第三方核查机构向记者表示,要按时完成核查任务,现有的核查机构和核查员数量略显紧张,碳核查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在这一轮碳排放核查中,能源、化工、有色等陕西传统优势产业被纳入其中,碳交易市场建设将深刻地影响陕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陕西能否在未来的碳交易市场中拥有话语权,考验着监管部门、企业和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决心和力度。

1陕北成碳捕集“高地”

2015年9月25日,是陕西探索低碳发展模式的重要时间节点。

就在这一天,正在美国进行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发布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声明明确提出,两国已选定由延长石油运行的位于延安-榆林地区的项目场址,发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该项目成为中美两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话与合作的重要进展之一。

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降低碳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就是通过特定的工艺手段,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并实现循环再利用。作为一项新兴的、具有大规模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技术,它可以实现石化能源的低碳利用,被国际能源组织(IEA)认为有望减少全球碳排放的20%以上。

有关研究表明,油田每注入2.5吨到4.1吨的二氧化碳,便可提高1吨的原油产量。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后不久,拥有油、气、煤等多种资源的陕北,成为试验和发展CCUS技术的“高地”。通过开展CCUS项目,延长石油逐步将油田现有增产手段由注水向注气转变,降低油田开发的耗水量,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2市场机制助推碳减排

除了利用技术手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权交易也是当前最有效的减排手段之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的新路径,即在协定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针对排放权的交易。

强制性的约束,加上巨大的经济利益,刺激了碳交易市场的繁荣。2011年底,我国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湖北、重庆和深圳7个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截至2015年底,7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地方配额约4800万吨,成交额累计超14亿元人民币。

虽然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尚未启动,但资本的想象空间已经打开。自去年9月份以来,关于建设全国性市场的相关政策纷纷出台,这预示着国家层面已经开始积极推进,预计在2017年下半年,将建成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业内预计,该市场或达到千亿元级别。

尽管陕西并非首批试点省份,但低碳发展已成为各方共识。早在2010年,陕西就在全国诸多申报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区之一。今年5月,陕西省发改委对全省2015年各市(区)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在2014年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对各地市“十二五”低碳试点工作进行总体评估。

一位业内专家认为,陕西早期的低碳试点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目标倒逼机制,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为加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打下基础。2016年是全国性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陕西近期也纷纷向试点地区“取经”,密集进行各项能力建设,先期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

3第三方核查不可或缺

碳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这不仅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工作。因为第三方机构客观、真实、具有公信力的认证结果是有关各方建立互信的基础。

在陕西金控迈科碳资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丽勤看来,碳排放权交易与其他交易不同,碳排放权“资产”产生的前提是人为对碳排放总量进行设定和对排放实体的有效监测。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通过一定的认证制度,对企业的实际排放量进行有效的监测与核查,确保核定数据的可信度。

在陕西这次碳排放摸底工作中,我省选定的17家核查机构主要任务就是为全省碳排放数据进行核定和监测。多位机构负责人认为,第三方机构的参与是互惠双赢的,即可以降低政府对减排行动的监管成本,提高政府对碳排放监管工作的效率,也可以彰显政府对碳排放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此外,如何给试点企业合理分配碳排放配额,如何确定试点企业需要在交易市场上购买或出售碳排放配额的数量,则依赖于监测、报告和核查制度体系的建立。

“我国碳市场试点采取的方式是政府分配给企业指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碳排放配额在碳交易市场上是真金白银,配额不够需要花钱买,有结余的话可以去卖。”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把碳排放数据的核查工作让企业单独来做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企业倾向于把数据放大,借此获得更多的配额。第三方核查机构将核查数据报告和建议提供给主管部门,从而为履约时企业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提供了数据支撑,还可避免主管部门在配额发放上产生的偏差。

4碳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按照我们的经验,一份合格的能源审计报告至少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陕西省是第一次做大规模的碳核查,时间很紧张。”西科节能高级能源审计师周祖全告诉记者,省发改委要求各核查机构在5月底完成核查,6月份将统计上交国家发改委,实际的核查时间只有一个月。

如何加强碳能力建设,是摆在监管者、企业和核查机构面前的共同问题。只有让碳交易市场的各类参与主体提前熟悉碳市场政策法规,熟练操作报送、登记和交易系统,具备完成减排义务、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才能赢得市场先机。

今年3月,省发改委举办陕西省碳交易基础能力建设培训班,来自各地市节能中心负责人和17家第三方碳核查机构的核查员近300人参加了培训。而这次培训的重点就是介绍陕西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准备工作的重点任务,以及碳核查的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为即将在全省铺开的碳核查做准备。

“碳核查是一个对专业能力要求高的新兴行业,必须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陕西大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建尧认为,如果碳核查机构能力缺失,极易出现核查数据失真,导致市场公信力丧失,对碳交易市场初期的发展将带来风险。

今年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江建尧看来,陕西是个能源化工大省,也是低碳技术强省,碳交易市场建设会深刻地影响未来的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的方向,只要监管部门、企业和第三方核查机构加强协作,打好基础,未来就会在碳交易市场上抢占先机,拥有更多话语权。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