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给民营钢铁企业节能降本增效的几点建议

   2016-08-11 中国节能网1670
核心提示:现阶段,钢铁行业的发展总体面临市场需求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生产成本升高、经济效益下滑等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民营钢铁企业也不例外。十三

现阶段,钢铁行业的发展总体面临“市场需求下降、产能严重过剩、生产成本升高、经济效益下滑”等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民营钢铁企业也不例外。“十三五”期间,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节能降本增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非常重要的抓手。

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民营钢铁企业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水平,促进节能降本增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基于中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重视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

钢铁工业是典型的高耗能行业,能源需求及成本压力巨大。同时,国家节能降碳任务日趋严峻,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如何主动适应、找准定位,制定好本企业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将成为企业能否适应绿色可持续发展形势的重要命题。

能源发展规划包括:节能发展目标,方针的明确,节能减排路径的确定,节能减排措施的合理安排,节能减排降碳指标的承担和分解方案制订等。对于钢铁企业来说,通过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一个时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节能目标、基本方针和战略举措,可确保企业能源管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从而实现科学用能,节能降本增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民营钢铁企业与国有钢铁企业相比,一般节能潜力较大,同时具有规模小、机制灵活、适应性强、转型快等特点,能够及时根据市场发展方向调整企业战略方向,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合理可行的能源发展规划对于未来一个阶段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更具现实意义。

注重节能减排措施的系统优化配置。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至今,面临产能过剩严重及日益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正经历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乃至科学发展的转变。钢铁生产各工艺流程紧密相连,因此,节能减排措施的配套完善也同样需要实现从简单追求数量向注重高起点、高站位、高质量乃至科学合理优化配置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节能减排的逐步深入,传统成熟的单体节能、工序节能措施,包括干熄焦余热利用、TRT发电、煤气回收及综合利用等技术,已在包括民营钢铁企业在内的中国钢铁企业得到广泛普及,未来节能减排的空间越来越小,难度也越来越大,而通过多系统耦合分析、集成优化配置,实现系统节能、科学用能将是民营钢铁企业突破节能“瓶颈”的关键。

近年来,笔者侧重研究了系统节能对企业节能降耗的贡献程度,初步分析认为,对于相当一部分尚没有开展系统节能工作的民营钢铁企业来说,通过节能减排措施的系统优化配置,吨钢仍有约50元~100元的降本空间。

采用多种手段提高企业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

效益好的企业大都非常重视能源的精细化管理。未来,钢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将成为民营钢铁企业持续节能降本增效的重点。

民营钢铁企业具有体制机制优势,有决策优势和低成本优势,且普遍具有善于向先进企业学习的精神,应汲取国内先进能源管理创新企业经验,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能源精细化管理模式,包括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运行能源管理中心、强化能源绩效考核、注重能源介质的经济性运行、完善能源计量统计体系、建立健全能源管理队伍、构建能源管理组织机构等。

在这方面,作为民营钢铁企业的先进代表,沙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沙钢能源管理体系率先通过认证,并成为行业中较早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能源管理集中控制的企业,总体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已走在国内钢铁行业前列。目前,沙钢正在打造以百年企业为目标的企业管理精细化工程。

提升企业领导及员工整体节能理念和水平。

实践证明,员工节能理念的提升,特别是中高层领导节能理念的提升对于钢铁企业,特别是民营钢铁企业的节能降耗至关重要。针对我国民营钢铁企业发展现状,建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各级员工的节能管理和技术能力;二是将节能项目组织实施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紧密融合,通过与项目相结合的系统能力培养,逐步为企业内部培养出一批节能专业骨干;三是定期派遣企业能源管理技术人员到先进的钢铁企业学习,强化业务水平;四是定期组织企业内外部节能技术交流,包括内部信息交流、节能技术交流、节能知识竞赛、合理化建议征集、节能先进评选等。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