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全球需加快步伐实现绿色金融系统转型

   2016-10-12 中国节能网300
核心提示:支持绿色投资的相关行动增长一倍—但全球仍需加大力度深化变革2016年9月30日——联合国环境署于今日发布《我们需要的金融体系:转型的动力》报

支持绿色投资的相关行动增长一倍

—但全球仍需加大力度深化变革

2016年9月30日——联合国环境署于今日发布《我们需要的金融体系:转型的动力》报告。报告表明,在过去五年中,利用全球金融系统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行动增加了一倍多,但全球仍需加大力度推进这一势头,实现真正的转型。

该报告是2015年发布的《我们需要的金融体系》第二版。报告发现,过去五年中,近60个国家的财政部门、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制定了217条政策和监管措施,以推进可持续金融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集中精力绿化银行业,相关政策措施占到行业总体措施的70%。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致力于环境和社会治理,相关措施占到92%。

报告发现,资本也开始转移。今年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已经达到514亿美元,高于去年的418亿美元——相较2013年的不足110亿美元,上涨了四倍。然而,绿色债券余额只占全球固定收益市场的0.15%。

我们提议加快步伐,引导金融体系中银行、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将所持资产转变为可持续的资金流,约为300万亿美元。"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表示,“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我们把它用在哪里。”

2016年国际层面的重大举措: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首次达成共识,强调需要扩大绿色投融资。

• 欧盟委员会刚刚宣布将在欧洲范围内,制定全面的绿色金融战略。

2016年中国的重大举措:

•2016年8月底,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包含35项措施,旨在促进资本投入绿色产业,用绿色金融控制污染性投资。

•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发布了绿色债券指南,在2016年推动发行139亿美元债券。

尽管前景明朗,联合国环境署仍指出全球需要更强和更快的行动力——每年需要融资5—7万亿美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已公布自身目标,到2020年为绿色项目融资1.5万亿美元,其中85%将来自私人投资。

联合国环境署提出了五条雄心勃勃却务实的建议,期待塑造一个与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趋势相适应的金融体系:

•将可持续性融入国家长期金融改革计划。

•以“金融科技”助推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利用公共财政开拓新市场、新规则、新做法。

•确保决策者和专业人士了解必要性和风险。

•制定通用方法,将可持续性融入定义、工具和标准中。

《转型的动力》报告还提出制定初期性能框架,衡量不同国家在推进可持续金融体系方面取得的进展,追踪已实施的政策和法规,市场反应和可持续金融资金流。

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之探寻项目联合主席Nick Robins表示:“当前,我们仍然缺乏金融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能数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机构进行资本再分配,妨碍金融政策制定者建立必要的市场框架。因此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至关重要。”

报告还特别关注金融科技(Fintech),认为其能为可持续发展融资注入巨大潜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的日渐成熟,Fintech有潜力大幅提高绿色金融的融资效率。但现在需要确定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

关于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之探寻项目

可持续金融之探寻项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旨在实现金融体系的重大变革,使其更有效地为绿色性和包容性经济筹集资金。该项目自2014年推出以来,已经与超过20个国家合作,共同发布了近90份报告和工作文件,并成为二十国集团(G20)绿色金融政策研究组的秘书处。2015年探寻项目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我们需要的金融体系》,报告指出,一场由发展中国家引领的“无声的革命”已经展开,将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变革全球的金融体系。

补充信息

全球政策和措施

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之探寻项目通过制定政策,开展监管活动,将金融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匹配。截止2016年6月,217条政策和监管措施已经被近60个国家确定并采纳,并由中央银行,财政部门和国内监管机构实施。相关行动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显著增长趋势,由2010年的29%上升到2015年底的38%。另外,探寻项目确定了基于市场机构(金融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78项集体倡议以及多方利益相关者倡议。

国际层面的主要政策与措施(2015/16):

G20轮值主席国中国宣布在2016年1月建立20国集团(G20)绿色金融政策研究组(GFSG)。随后20国集团领导人在2016年9月初的杭州峰会上强调扩大绿色金融规模的重要性。20国集团领导人支持GFSG提出的旨在加强金融系统能力的绿色金融自愿原则,鼓励动员私人资本进行绿色投资。2015年12月,金融稳定委员会(FSB) ——主要负责监管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意见,致力于维护金融稳定的国际机构,宣布成立气候相关金融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由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Bloomberg)主持。工作组负责为企业制定自愿、持续连贯的框架,企业可以通过这一框架向投资者披露与气候相关的金融风险信息。

中国的主要政策与措施(2015/16):

2015年12月,中国发布了绿色债券指南。随后中国在2016年8月下旬宣布实施一揽子政策,包括激励机制和法律框架,以动员私人投资,实现中国生态文明目标。印度紧随中国,于2016年1月公布自己的绿色债券规则。这两大行动极其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将筹集近万亿美元推动可持续发展。其他国家也有很大进展,比如法国在金融体系内引入气候风险报告框架,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和银行压力测试提出新的要求,并要求机构投资者汇报自身对能源转型目标的贡献。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