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彰显G20峰会的中国智慧

   2016-12-28 中国节能网500
核心提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G20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改革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今年的G20峰会中,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提出开启了全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G20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改革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今年的G20峰会中,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提出开启了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国方案”,彰显着中国金融智慧。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对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和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绿色领域,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而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提升金融体系服务小微企业能力,扩大民间投资,实现包容性增长。

 

一、发展绿色金融实现褐色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

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背景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会倒逼绿色经济新时代的到来。绿色金融由中国首次引入G20议程,体现了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绿色转型的决心。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态超载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水质恶化与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污染治理成为最大的民生期待。据统计,2015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1%左右,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超过3%。绿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巨大的投资需求和资金缺口。据统计,“十三五”时期,中国绿色产业的年投资需求在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而政府财政只能满足10%至15%的绿色投资需求,每年发展绿色经济的缺口资金大约为1.7万亿元。 “钱从哪来”成为绿色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实现从褐色发展向绿色发展的转变,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源头活水。通过发挥金融在绿色发展领域的资金支持、分散技术创新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在各种政策利好的催化下,我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个人的绿色意识不断增强,绿色金融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中国的绿色信贷已经占国内全部贷款余额的10%,并成为全球第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国家之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从2016年年初到现在,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已近1950亿人民币,占全球同期发行的绿色债券的40%;中国已经宣布2017年将启动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绿色金融仍面临着诸如环境外部性的内部化困难、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缺乏对环境风险的分析能力等诸多问题。要依托绿色金融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绿色领域进而推动绿色发展,必须构建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法治保障的绿色金融体系,为此:一要加大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的撬动作用和税收优惠,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在绿色金融中的作用;二要培育市场化绿色金融机构,调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扩大绿色金融供给主体;三要打造多元绿色金融产品,让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社会责任投资、环境证券化、碳金融等金融产品释放更多的生态红利,完善金融创新引领机制;四要落实构建碳交易市场体系的一揽子利好政策,充分发挥碳市场在治理污染中的有效作用,以市场化路径推进绿色发展;五要建立信息共享和披露机制,营造更加透明、公平、高效、安全的市场环境,解决绿色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六要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律保障机制,强化激励约束,以法治化方式推进绿色发展。

二、发展普惠金融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实现包容性增长

普惠金融是此次G20会议中凸显中国智慧的另一个重要金融议题,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是普惠金融的重要服务对象。当前,我国民间投资下行过快,过去近十年,我国民间投资一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去年投资增速下滑至10%,今年1-10月,民间投资增速仅为2.9%。造成民间投资下行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缺能力,转型升级困难而“不能投”;少动力,综合成本居高不下而“没钱投”;少空间,市场准入存在壁垒而“无处投”;特别重要的是缺资金,融资渠道不畅而“没钱投”。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小微企业具有缺乏抵押物、风险大、规模小、贷款需求急和快等特点,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往往对小微企业惜贷甚至不贷,90%的小微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同时,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很高。一般银行贷款利率为7%-8%,综合融资成本12%左右。小额贷款和民间借贷的贷款利率在25%左右,应急式短期过桥贷款利率高达40%以上,而实体型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却逐年下降,融资贵加重了小微企业的运营困难。

发展普惠金融是提升民间投资活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的重要途径。为此,首先,要加大技术创新,着重发展Fintech为支撑的普惠金融。Fintech是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技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扩大传统金融服务的范围。要大力发展Fintech公司,利用信息技术控制风险,降低融资成本,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我国一家Fintech机构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信用体系助力小微企业贷款,实现3分钟完成申请,一秒钟审批到账,每笔贷款成本不到2元,而且不良贷款率只有0.36%。其次,要推动组织创新,构建与小微企业门当户对的小微金融体系。要发展Microfinance,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形成多业态的中小微金融组织,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特征的金融产品,完善小额信贷、创业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推广社区银行和民营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利用社区银行在当地吸储放贷、掌握小微企业信息的天然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美国共有7000多家社区银行,资产总额占21%而对中小企业贷款却占56%,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第三,要推进市场创新,完善股权投资链,壮大天使投资人队伍,打通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探索发展股权众筹等新型股权投资方式,实现天使投资的普惠化,促进股权众筹与风险投资深度融合,让更多闲钱流入实体经济。要完善股权众筹制度建设,提高流动性,畅通退出渠道,实现众筹、众创与众包有效对接,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创业创新服务。第四,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正金字塔”型的资本市场结构。新三板是小微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平台,挂牌公司中小微企业占比64%。要完善新三板的制度建设,设计高效的交易制度,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市场内流动性,加快并购重组,适当降低小微企业的上市门槛。第五,通过税收激励和财政补贴、扩大风险补偿基金、转贷基金和信贷差别化管理等措施,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建立银行与小微企业的投贷联动机制,支持企业续贷转贷。无锡通过设立转贷基金和信用保证基金,将带动银行对小微企业新增贷款300亿元以上,应急转贷资金将达到500亿元。天津以342.5万元的小微企业创新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成功撬动10倍的社会资本,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持续发力。第六,要加大对信用担保财政投入,使微型企业担保体系回归公益性。创新小微企业担保模式,发展知识产权质押、动产质押、股权质押等新型担保形式,切实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抵押难”问题。第七,要减少融资中间环节与成本。政府有关部门要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和重复的审批手续,避免过多环节和通道层层收费,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深圳通过取消、转移和下放了192项市级行政职权,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免征了13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第八,要推进服务创新,完善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落实金融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建立小微信用数据库,通过信息共享云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从而有效控制风险,促进交易。第九,加快普惠金融的法治化建设。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避免融资乱象。《中小企业促进法》修法要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法治空间,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