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资阳打造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

   2014-08-26 中国经济网四川经济2860
核心提示: 中国经济网资阳8月26日讯(罗万敏)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创新最为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力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经济网资阳8月26日讯(罗万敏)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增长最快、创新最为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力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资阳市制定出台了《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资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哪些优势,目标是什么,怎么布局,发展重点在哪些方面,目前有什么举措?日前,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资阳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胡铜对此进行了全面解读。

    

  多重机遇叠加 资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底气十足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都和重庆目前已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基地之一,聚集了大量国际知名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据了解,2013年,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仅为1.4489亿元,资阳提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具备哪些优势,底气何在?

 

  胡铜:资阳是唯一直接连接成渝“双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成渝经济区和四川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区位、资阳成本”的综合优势明显,有利于企业和项目的引进。这将为资阳经济接受辐射,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成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特别是成安渝、遂资眉、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和成渝客运专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快速推进,成都新机场选址在资阳市境内,资阳正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次级综合交通枢纽。这将为资阳市融入成渝经济圈,加强对成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的配套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成渝经济圈的成立也为资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阳市委、市政府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目前资阳已引进柔性印制电路板龙头企业—厦门弘信电子,这将为“大项目牵引”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带来机遇。

 

  同时,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及环境承载力下降等因素,国内产业转移及布局优化调整开始加速。地处成渝经济区中心的资阳,既具有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成资工业发展区等配套完善的产业承载平台,又具有水、电、气、土地、劳动力等充足的要素保障能力和相对较低的综合商务成本,有利于主动接受成渝“两核”辐射,实现招大引强。

 

  此外,除通信企业外,资阳电子信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已有5家,已经启动了弘信电子产业园、安岳电子孵化园、乐至骏富电子科技产业园等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

 

  可以说,资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底气十足。

    

  “一核三辅”空间布局  发展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和信息服务业

    

  中国经济网记者:据了解,资阳市今年制定出台了《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请问资阳电子信息产业将如何布局,发展重点是什么?

 

  胡铜:我们根据资阳市行政区域特点及电子信息产业分布情况,规划将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划分为“一核三辅”的空间布局。

 

  “一核”是指以资阳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地区,围绕弘信电子产业园、浙粤节能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大力发展柔性印制电路板、触控屏、液晶模组、汽车电子、LED等产业集群。

 

  “三辅”是指简阳市成都新机场、乐至县、安岳县三个辅助产业集聚区,围绕简阳临空经济产业园、乐至骏富电子科技产业园、安岳电子孵化园等,打造信息服务业、连接器、片式阻容感等产业集聚区。

 

  根据目前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将以手机、笔记本电脑(含平板电脑)配套为主,重点发展印制电路板(以柔性印制电路板为主)、连接器、锂离子电池、液晶模组、触控模组、阻容感片式元件等配套产品以及周边产品。利用资阳市已有基础,着力发展汽车电子、LED封装及终端应用产品,借助两化融合良好机遇,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在形成一定基础后,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将发展面向医疗电子、金融电子、工控电子、机床电子等各种应用电子需求的电子信息配套产业,进一步壮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分步实施  打造成渝经济区内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配套产业特色集聚区

    

  中国经济网记者:资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将如何实施?

 

  胡铜: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分为总体目标、结构目标和产业集聚目标。

 

  总体目标是:至2016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几个重大项目落地,并有一批中小型企业入驻,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基本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雏形;至2018年,在印制电路板、LED封装及应用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成为资阳市重要产业之一;至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00亿元,将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成为资阳市主导产业之一,资阳市也将成为成渝经济区内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配套产业特色集聚区。

 

  结构目标是:至2016年,资阳市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显著提升;引进1到2个竞争优势突出、技术水平领先、年产值规模超过10亿元的重点项目。至2020年,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至60%,引进1到3个年产值规模超过20亿元的重点项目。

 

  产业集聚目标是:至2016年,资阳市在重点发展方向上形成1到2个产业特色集聚,部分环节的规模、效益、技术水平在省内及国内居领先地位。至2020年,特色集聚产业数量增长至4至6个,至少有一个省级以上多元化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行。

 

  按照以上目标,我们制定了近期和中远期两步走发展战略。

 

  近期(2014-2016年)将加快推进印制电路板项目,引进柔性电路板项目上下游配套产业,做大做强印制电路板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大力发展智能终端元器件、液晶模组和周边产品,积极承接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引进一批电子元器件加工或组装企业。发展壮大LED产业,在LED封装和应用产品环节逐步形成集聚。

 

  中远期(2017-2020年)将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柔性电路板产业,并逐步向IC载板、高密度互连板、特种印制板、LED用印制板方向发展;发展壮大触控面板、锂离子电池、LED等产业,适机争取整机企业落户;引进一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逐步形成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体系;大力引进汽车电子项目,努力发展汽车电子系统所需的继电器、连接件、微电机等关键电子元件,发展车载电子装置和控制装置,如汽车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以此为基础逐步推动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向医疗电子、金融电子、工控电子、机床电子等应用电子配套领域拓展,带动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发展。

 五措并举  助力资阳电子信息产业大发展

    

  中国经济网记者:目前,资阳就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哪些具体措施?

 

  胡铜:一是加强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多部门协同参与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时协调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提出配套政策措施。组织成立了专家组,为后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加强与部、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国家和四川省的优惠政策、扶持资金和重大项目。加强与国家及省级电子信息产业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印制电路板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成都市电子信息行业协会等沟通与对接,开展招商引资或产业发展指导工作。

 

  二是争取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落户资阳。加大与重庆市、成都市行业管理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就产业配套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对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最大程度给予政策支持。对电子信息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上报高新技术企业。对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软件企业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重点突出对电子信息产业有吸引力的基础条件。

 

  主动出击招商引资,把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抓好电子信息制造业配套产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的引进。大力推进专业招商、人脉招商、以商招商、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各种招商方式,争取每年组织开展资阳市电子信息产业专题招商会。

 

  四是创新审批模式,减少企业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对赴本市投资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指定专人负责,简化程序。定期召开在谈项目推进情况通报会,重点协调解决项目在审批、用地、环评、融资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推动在谈项目早签约、早审批、早进资、早开工。在土地、资金、电力、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的投放计划和安排中,优先保障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发展需求。

 

  五是着力建设系统科学的人才培训机制,整合各方资源,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培训机构合作,采用定向培养、引进分校、聘请授课等多种方式,建设技术工人培训基地,为入住的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劳动力资源。

 

  以智力服务为核心,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模式,研究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弹性引进机制,鼓励高层次专业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多种方式,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用人企业引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经认定后在职称评定、子女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享受优惠优先待遇。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