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节能减排?碳交易?万亿碳交易市场在这里

   2017-08-30 中国节能网1370
核心提示: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

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基本原理: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为何叫“碳交易”?

在6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如下图所示)中,二氧化碳(CO2)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Carbon Market)。

截至2015年底,全球的碳交易市场可分为三类:

跨国区域型:如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EU-ETS),是建立最早、规模最大、运行时间最长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国家型:如新西兰碳排放交易市场(2008年启动)、瑞士碳排放交易市场(2013年启动);

小区域型(一国内):如美国的加州、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中国的7个试点省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重庆、广东、湖北)碳排放交易市场。

谁交易?如何交易?

交易标的:分为碳配额、碳信用两类。一类是碳配额,即分配给控排企业的初始碳排放额度;另一类是碳信用,即,减排项目企业(包含新能源发电等)其主业生产过程产生了能量、但不产生碳排放,这个量可以单独核算并抵消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称之为碳信用,具体类型包括CDM机制下的核证减排量CERs、JI机制下的ERUs、以及我国自愿减排机制下的核证减排量(CCERs),等等。国际上配额、碳信用的交易量均较大,我国7个交易试点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配额,CCER也有零散交易。

交易主体:控排企业、减排项目企业、金融机构等。1)控排企业获取当年的配额后,若实际产生的碳排放量小于配额量,则多余的配额可以出售给其他控排企业;2)减排项目企业即碳信用的出售方,可以将核算、认证后的碳信用卖给控排企业;3)金融机构等,可参与期货等衍生品的买卖,利用价格的波动赚取投资收益。

交易过程:1)在试点区域,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为政府免费发放,配额量根据企业历史的排放量确定,未来每年发放的量逐步降低,以达到减排约束效果;2)控排企业的实际碳排放量需要雇佣独立第三方的机构进行碳盘查;3)多余的碳配额在各个交易所匹配交易。我国的7个试点交易所,目前暂不可跨区域交易碳配额。

国内碳市场:年交易规模不到10亿元,远期空间600~4000亿元

我国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对应7个现货交易所,分别于2013~14年间先后启动,主要以配额的现货交易为主。

目前7个试点城市控排覆盖的碳排放量约10亿吨/年。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的公开发言,若全国碳交易市场成立,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可能涉及30至40亿吨,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达12~80亿元;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交易额将大幅增加,达600亿~4,000亿元。

中国碳行业状况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虽然没有减排约束,但中国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中国提供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41%。

面对气候变化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切实的行动, 其中包括于 2017年启动全国性碳交易体系。

尽管我国早在2009年就已主动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但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至少在2020年以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绝对总量的减排。而且,我国尚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配额交易的条件,在全球减排的总趋势下,从履行承诺和控制国内减排角度,我国可以在部分省(市)进行配额碳交易的试点,明确相关行业或企业减排控制指标,但短期内建立与完善自愿碳交易市场仍然是推进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的重点。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并强调要更多发挥市场机制对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通过建立自愿碳交易市场,鼓励企业自愿参与碳减排交易,不仅可以培育与提升企业及个人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可以激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从而有助于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不断攀升。根据国际环保组织“全球碳计划”公布的2013年全球碳排放量数据,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首次超越欧盟,引人关注。2014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355亿吨,中国排放量高达97.6亿吨,位居世界第一。

如何应对与日俱增的减排压力,缓解日益严峻的减排形势,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问题。中国政府的碳约束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2016年4月22日,中国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将积极做好国内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展现了全球气候治理大国的巨大决心与责任担当。

为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碳市场的建设,是由7个试点开始起步的。2011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要求。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要求,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7个试点已经全部启动上线交易,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统计数据,共纳入排放企业和单位1900多家,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12亿吨。国家发改委所选择的试点省市从东部沿海地区到中部地区,覆盖国土面积48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2.62亿,GDP合计15.5万亿元,能源消费8.87亿吨标准煤,试点单位的选择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几年时间内,7个碳交易试点完成了数据摸底、规则制定、企业教育、交易启动、履约清缴、抵消机制使用等全过程,并各自尝试了不同的政策思路和分配方法。截至2015年年底,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近800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突破25亿元人民币。

2015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情况

市场规模扩大。这既包括试点交易市场的增加,也有整体交易量和交易额的明显增长。2015年的中国碳市,迎来湖北和重庆两个市场的首次交易履约,使得覆盖的试点企业比上年增加约400个。

2016年1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6]57号,以下简称《通知》),旨在协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预测

国家和各地的政策将密集出台,为全国碳市场启动做好政策层面的保障。走向全国市场,面临立法保障、技术方法选用、历史数据处理、配额分配、核查管理和企业参与等极大挑战,每一方面都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指引细则,才能保证碳市场平稳过渡至2017年全国市场按计划启动。

碳市场的金融创新已吸引了银行、保险、券商、基金公司的关注,投资机构的加入将会使碳市场更具活力。

下面补充碳知识大全

什么是碳税?

碳税(Carbon Tax):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

什么是碳标签?

碳标签(Carbon Labelling):是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排放,推广低碳排放技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

什么是碳金融?

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的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

什么是碳汇?

碳汇(Carbon Sink):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Carbon Neutral):是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透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

什么是碳足迹?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等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什么是碳盘查?

碳盘查:以政府、企业等为单位计算其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称作碳盘查,也可称作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什么是碳期权?

碳期权:所谓碳排放权期货,是指通过产权界定将温室气体排放权变为商品,并进行市场化定价买卖。现已成为欧美等国实现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化手段之一。

什么是碳期货?

碳期货:碳期货是二氧化碳进行买卖,买卖碳期货的场所叫做碳期货市场。投资者可以对碳期货进行投资或投机。

什么是碳计量?

碳计量,即碳排放量计量。 碳计量或碳排放量计量,即计算碳排放量,也可称作碳盘查和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什么是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什么是碳信用?

碳信用(carbon credit):又称碳权,指在经过联合国或联合国认可的减排组织认证的条件下,国家或企业以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或减少开发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因此得到可以进入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计量单位。

“碳交易”的交易机制有哪些?

碳交易机制主要有: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ation,JI)、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e,ET)三种。

什么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COP3(京都会议)通过的附件I缔约方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一种履约机制。

其目的是协助未列入附件I的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益于《公约》的最终目标,并协助附件I所列缔约方实现遵守第三条规定的其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 CDM的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的转让与获得。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合作机制,即由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境内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目的是协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协助发达国家实现《京都议定书》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

什么是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s)?

核证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ERs:是指从一个被批准的CDM项目中得到的,经过对一吨碳的收集、测量、认证(由一个通过〈京都议定书〉批准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所得到的减排指标。

是CDM 项目下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联合开展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核证减排量。这些项目产生的减排数额可以被发达国家作为履行他们所承诺的限排或减排量。

什么是自愿减排量(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s, VERs)?

自愿减排量(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s)VERs:是指经过联合国指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是自愿减排市场交易的碳信用额。

项目开发是清洁发展机制(CDM)体系之外的减排类型。为那些不能通过CDM获得资金的项目或者已经通过CDM认证但是在注册之前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提供另外的融资渠道。

VERs市场是近一两年新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VERs项目按照联合国制定的CDM项目方法学来开发和实施,VERs碳汇市场遵守《京都议定书》建立相应的CERs碳汇市场规则。

什么是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

CCER: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2012〕1668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2年6月13日印发),参与自愿减排的减排量需经国家主管部门在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登记簿进行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经备案后,在国家登记簿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

碳权,已逐步放开试点进入金融市场,现已开放天津碳权交易所,类似股票,证券一样将会爆发中国庞大的碳交易,新的一个万亿市场!为节能减排,用金融手段进行规制!保护地球,从我做起,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为我们的下一代留下青山绿水,碧水蓝天。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