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垃圾分类“妙招”连连 “美丽浙江”再添一笔

   2017-12-11 中国节能网510
核心提示:浙江省垃圾分类纵深挺进,一边在探索垃圾智能分类,一边在发起教育攻势。同时,浙江省各地相继出现了不少小妙招,对推进垃圾分类成果落地起到

浙江省垃圾分类纵深挺进,一边在探索垃圾智能分类,一边在发起教育攻势。同时,浙江省各地相继出现了不少“小妙招”,对推进垃圾分类成果落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017年12月8日,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动员会在杭州召开。浙江省省长袁家军表示,要强力推进“垃圾革命”,对垃圾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手术”,加快落实垃圾处理系统建设任务。同时,以“七个到位”为准则,完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机制。

实际上,近年来,浙江省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截至2017年11月,全省建制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4成。总体来看,浙江省垃圾分类的重点之一就是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回收策略,浙江省启动了静脉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了一批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静脉产业发展。目前,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有了基本雏形,形成了多元化处置模式,并且引进了不少的“黑科技”产品。

深度接驳“互联网+”,浙江省正在探索垃圾智能分类。如宁波市引入的“高大上”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一键连接手机APP和6个子系统,引市民争相体验。如宁海县为垃圾桶安装芯片,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管理,严格进行一对一查验和督改。

此外,单看浙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也有很多可取之处。自2003年起,浙江省就拉开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序幕。目前,浙江省农村垃圾分类形成了不少可推广模式,例如人手不够就招标,交给第三方保洁,并且进一步细化清扫、收运等操作要求。例如成立考核小组,进行量化评分。例如,分拆餐厨垃圾就地实现有机肥转化等。

在宣传教育领域,浙江省也深谙从娃娃抓起的道理,将垃圾分类理念向学生传递,让垃圾分类走进校园,走进讲堂,走进家家户户的生活中。以“小手拉大手”以及家庭活动的方式,垃圾分类教育还能从学校扩展到市民家中,事半功倍地完成全民宣传,倡导全民环保。

再来看看浙江省各地区为垃圾分类创新的小妙招,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能动性。杭州市中泰街道西舍自然村就用上了“贴门牌”的方式,为每个分类垃圾桶“标号”。一方面能够直接查看各家各户的分类效果,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自我监督和邻里监督激发居民分类积极性。

还有宁波奉化区箭岭村,启动了“零污染村”计划。村里建起了两个微信群,一个专业讨论相关问题,一个负责宣传和监督,目前,村里餐厨垃圾分厨前和厨后单独收集,前者用来制作环保酵素,后者侧用于堆肥。另外,不可分解垃圾也有自己的垃圾桶,统一由专业公司处置。

嘉兴市平湖紧盯街集垃圾,钟埭街道集镇街头每隔两个小时就能听到收垃圾的铃铛声,餐饮店的餐厨垃圾会直接送至资源化处理站。另外,村镇组织垃圾分类评议团,抽查结果好的会贴小红花。试点村居民墙上还安上了“巡逻点”,用巡更棒轻点就能将分类信息传入智慧环卫系统。

类似这样的小创意在浙江并不算少,成功经验也逐渐向周边地区推广开来。由此可见,浙江省推行垃圾分类的行动已经出现了无数的“星星之火”,静待“燎原”的风起,为了打造“美丽浙江”再添一笔。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