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国外专家称中国将引领全球循环经济发展,推广绿色发展经验!

   2017-12-26 中国经济导报、香港文汇报9050
核心提示:英国智库专家称中国将引领全球循环经济发展过去十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目前的资源消耗水平不可持续,循环经济也因此而日益受到关注。要想让经

英国智库专家称中国将引领全球循环经济发展

过去十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目前的资源消耗水平不可持续,循环经济也因此而日益受到关注。要想让经济增长可持续,就需要发展“循环经济”也就是对产品进行回收、修复或再利用,并且将一个环节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其他环节的原料。下文为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能源、环境和资源部门副研究员的观点。

1.中国的循环经济战略

作为自然资源生产和加工的大国,中国对无序的资源开采和大量的废弃物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深有体会。2014年,中国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达32亿吨,其中只有20亿吨被循环利用或焚烧。

日益严重的废弃物危机已经造成了致命的后果。但是政府一直在采取行动,通过制定目标、出台财政措施、颁布法律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国是少数几个制定了循环经济战略和法律的国家之一,而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都将循环经济的理念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上。

因此,中国有很多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的地方。其一是生态工业园区。中国的产业共生模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该模式能够确保某一个工业流程产生的废物成为其他流程的宝贵原料。全国各地的工业园区都已经开始采取这种做法。

例如,在苏州新区,企业印制电路板用的铜是从园区其他地方回收来的,而没有用外地运输来的原生铜。地方政府在开展试点项目、建立企业激励机制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与期望在本国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的发展中国家分享。

2.中国政策的全球影响

中国在全球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上也有很大的发言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废品处理市场:其废塑料和废纸的进口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0%和37%。但是,中国政府准备在2018年初开始对进口废弃物实行严格的控制,这可能会对其贸易伙伴落实循环目标的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这些政策可能会影响到废物的流向。例如,据报道,英国如果不能将废塑料运往中国进行再利用,将不得不在本土焚烧更多的废塑料。英国出口到其他亚洲国家的废弃物量已经在增加,其中,对马来西亚的出口量是2016年的两倍。

在贸易方面,短期目标应该是统一标准,并构建循环经济产品的全球市场。在这方面,与其他正在积极推动循环经济的主要国家和区域机构进行合作将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到目前为止,该领域的国际合作还比较有限。不过,已经被提议建设的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是一个例外,其目标是三国总结和分享循环经济经验。

3.发展中国家的循环经济发展

最后一个问题是,循环经济如何与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中国当前的国际优先发展战略相契合。尽管也有一些规划中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偏重于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但在“一带一路”的语境下围绕循环经济的讨论还是少之又少。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取得长久的成功,取决于中国能否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对其愿景和融资项目敞开怀抱。要促进这种合作,一种方式可能就是更加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这尤其能够吸引像欧盟那样将循环经济视为主要优先领域的的经济体。

中国未来几年的战略决策,无论是经验分享还是合作、贸易,亦或是“一带一路”倡议,都将奠定未来几十年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中国对内应继续促进循环经济战略升级,同时寻求国际合作机会,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中国可以通过在标准制定和贸易方面的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来达到这样的目标。中国拥有独特的机会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向循环经济的飞跃。

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称中国将引领全球绿色发展

出生于荷兰、在华工作了四年的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费翰思说,中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并为此提出了自己的新思路。他指出,竹藤是中国践行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

1.中国“绿色经验”值得他国借鉴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已种植了三百万公顷竹林,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植树造林、荒漠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规模和程度令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难以置信。”费翰思介绍说,三百万公顷竹林蕴藏着巨大的资源,既可应对气候变化,又可用于制作家具和建材等,并且砍伐后可再生,仅在中国国内市场的产值就高达30亿美元。这一绿色经济发展产业链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最近,费翰思出席了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23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他认为,气候变化不是中国或某个国家单独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每个国家都应为此作出贡献,而中国正积极为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努力,中国在竹藤等绿色发展方面的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他强调,中国选择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在走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且越来越多地发挥引领作用。

费翰思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亦意味着要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经济发展,而不顾自然。他说,实际上,自然在很多情况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长远讲,我们不能只看到一方面发展,而不考虑其他方面,我们必须考虑人与自然及环境的和谐共处,唯有如此方能建设出一个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为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点赞

费翰思高度赞扬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他说,中国选择了一条非常好的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平衡的道路,这亦是一条未来之路。他指出,中国领导人近年一直注重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发展。

费翰思强调,竹藤只是中国绿色发展的一个例子,中国正在重新思考其整体的保护区体系,研究如何更好地恢复生态,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并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现在,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真正发生了变化,中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认可。几年前,中国还被外界认为是一个需要帮助,且不能真正发挥领导角色的国家。而现在,从经济实力到绿色发展等诸多方面,中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成为一个能示范如何把事情办好的国家。”费翰思说。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