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一带一路”提供新机遇 固废行业迎来黄金十年

   2017-12-26 中国节能网360
核心提示:展望未来10年,十九大召开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固废行业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近日,围绕固废行业下一个10将会

展望未来10年,十九大召开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固废行业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近日,围绕固废行业下一个10将会如何发展,多位行业专家学者给出自己的观点。

回顾过去10年,固废战略论坛见证了固废发展不凡之路,见证了固废行业企业生生不息,见证了每一个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身影背后的守望相助。

“展望未来10年,十九大召开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固废行业又在未来10年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今天我们以十年——砥砺奋进、筑梦未来为主题,邀请推动固废行业发展的代表人物——有请威立雅中国高级副总裁周小华、住建部市政公用行业专家委员会环境卫生专家组成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徐海云、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钦平和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傅涛为在座嘉宾分享他们眼中固废10年。”一开场,主持人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的语调点燃论坛现场火爆气氛。

周小华:未来发展一定是多元化,千军万马没必要扎推焚烧项目

威立雅进入中国已有25年的历史,在大陆运营的首个固废项目是澳门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完毕之后移交给政府。后来进入内地,并非完全顺利,也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时光。

据周小华回忆称,从1995年签约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厂到2002年底正式动工,从技术验证到商业模式的推进,历经7年时间,远比现在项目落地耗时要久,原因在于建李坑垃圾焚烧厂的时候,垃圾设计热值由1100℃提升到1800℃,而且要采用中温次高压技术,对当时的环境条件来说挑战蛮大,在无参照的情况下,不停地探索验证开启“笨鸟先飞”之路,也参与一些“全国第一”项目。比如广州兴丰垃圾填埋是国内首个采用双层高密度聚乙烯防渗技术、杭州天子岭填埋场是国内第一家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天津危废综合处理中心也是国内首座集焚烧、物化处理、安全填埋、资源化为一体项目等等。

针对目前行业过热的焚烧技术,周小华表现出丝丝担忧:

第一:垃圾焚烧技术在处置生活垃圾占据很大的比例,到国内的每个城市去谈项目,相关主管部门听见“焚烧”,两眼都冒火花,感觉如果一座城市没有焚烧厂,城市管理好像不够先进。反思我们在这点上是不是有点走过头了,垃圾处置不仅仅焚烧一种手段,热解、厌氧消化、等离子等技术也逐步成熟,怎样在顶层设计上、政策环境培育上使这些先进革命的技术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比较遗憾,这10年的发展,焚烧技术没有得到创新依然停滞不前,炉排基本一样,烟气处理基本是干法、半干法、湿法组合拳。未来10年焚烧还是处置垃圾主要的手段,如果国内企业不走出去,仅靠国内日趋饱和的市场,发展一定会受限制。

未来10年、20年固废行业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周小华认为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是前年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已经定出来的碳减排目标,行业只有做到碳减排才有未来。关于垃圾处置,能焚烧去焚烧,有回收利用价值的要去回收,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焚烧技术,也没有必要“千军万马”挤在一个很狭窄的空间里。

徐海云:过去10年企业走在科研前面,未来固废行业迎来“黄金十年”

中国固废垃圾处理的进步首先要感谢对外开放,习总书记讲,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要继续拥抱世界。

说起固废行业的进步,徐海云形象地指出:近10年的发展可以用今天论坛的千人大会和当年几十人的差别来形容。我们在座很多是企业家,如果要谈中国垃圾处理的进步,尤其是焚烧技术,不得不承认企业走在了科研的前面,行业的领军人物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收和消化方面一马当先。

这10年间,中国垃圾焚烧行业取得成就实实在在、有目共瞩:

第一:根据网上公开数据,广东省9座生活垃圾焚烧厂,2016年每吨垃圾发电300度电,高的已经达到380度电,这个是按照进厂垃圾量统计的,如果按照入炉垃圾量统计,这其实它跟台湾垃圾发电量基本接近,甚至已经超过台湾。

第二:中国垃圾焚烧技术已经具备走出国门的条件。比如处理规模1000吨/天的垃圾焚烧厂,投资约日本、德国的1/3,建设时间约为他们的1/2,有巨大的经济优势。

第三:垃圾焚烧厂选址难、邻避效应总体上得到缓解。

“为什么焚烧技术能够取得长足进步,核心原因在于补贴政策的推动,正是电价补贴促进了行业的欣欣向荣,道理很简单垃圾焚烧厂约80%的收入来自发电,多烧烧得好就多挣钱,这对于一个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支付高额垃圾处理费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行之有效的。”徐海云坦白地说。

经过10年的发展,今天中国的市场环境非常开放,任何一项技术在中国都有实践的“土壤”,而且还能进行多番试验。这种情况下,如果发达国家哪项技术没有在中国得到发展,那一定是这个技术出了问题,而不是中国出了问题。

这一论断,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共鸣,雷鸣般的掌声接踵响起。

展望未来10年,徐海云认为:

(1)垃圾处理或者更宽泛的固废处理,未来几年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相比水、大气的投入,国家对固废投入是最少的、关注度最低的,如果不把老百姓关注的固废问题解决了,水不可能清,天空也不可能蓝。

(2)垃圾处理要实现全覆盖,农村垃圾处置是短板:与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农村垃圾处置是短板,需要国家投入,越是偏远农村财力越薄弱。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化投资回报机制,也无法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处置设施必须解决经济成本约束。

(3)除了城乡生活垃圾,国内大量的工业废物和其他危废,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如果不将这些垃圾收集管理起来,建设美丽中国将是无从谈起。

雷钦平:将“垃圾焚烧厂”建到“一带一路”上,未来推进公司上市

与周小华、徐海云所谈的垃圾焚烧行业不同,会上,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峰环境)董事长雷钦平谈的更多是三峰环境“国产化”的历程以及公司近20年的发展,他娓娓道来:

三峰环境起步于1998年,2000年,公司引进德国马丁公司炉排炉垃圾焚烧和烟气净化全套技术。

“当时马丁公司提出1亿元的转让费,这个价格是天文数字,而且公司当时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将其技术完全国产化。正是由于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为我们引进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引进技术费用分解为与未来应用业绩挂钩来支付,再加上三峰环境背后股东强大的装备能力,率先将德国马丁技术实现国产化。2005年利用国产化装备建成中国首个BOT模式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重庆同兴垃圾发电厂。”雷钦平自豪地说到。

2007年,三峰环境与全球最大的垃圾发电运营专业集团——美国卡万塔合资合作,借鉴其全套运营管理体系,管理效率与效益得以大幅提升。

“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公司生产出的焚烧设备、环保排放标准等很多指标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但建造成本却是他们的1/2。”这让雷钦平引以为傲,截止到目前,公司直接投资26个垃圾焚烧项目,日处理规模超过4.17万吨。从2010年开始,公司的焚烧设备出口到美国、埃塞俄比亚、印度、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目前在全球共有218条垃圾焚烧线的核心设备和技术应用业绩,总规模超过13万吨。

与德国马丁和美国卡万塔公司的合作过程中总结到,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先要做专做精,近20年的发展,三峰环境只做一件事,专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将垃圾发电投资、设备、EPC、运营管理做到极致化。

未来10年无论从宏观、微观,还是从新时代的新要求,中国固废产业将会迎来快速发展期。“黄金十年”开启,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我们脚下。雷钦平表示,作为老牌的、率先实现国产化的垃圾焚烧专业化公司,未来公司发展着眼于以下几点:

第一:以现有的业绩为基础,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路径,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沿岸国家和地区的装备、EPC总包、运营管理市场份额,拓宽国际市场,也欢迎兄弟单位“合作共赢、抱团出海”。

第二:公司将充分利用直接股东中信环境投资集团和间接股东法国苏伊士环境集团在国内外市场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与国内外优秀环保企业和产业基金合作。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形成更强的优势,共同做大国内外市场。

第三:推进三峰环境整体上市,进一步优化股东结构,完善法人治理,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机制。

傅涛:资本由不敢投到抢先涌入,未来固废行业发展不能仅仅靠补贴

10年现场,作为论坛主办方代表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进行压轴发言。他首先回顾论坛10年的变化,首届战略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规模约200人,当时陈吉宁先生还是清华大学的副校长,出席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早期论坛倾向于技术交流,那时固废还不是个产业。今年的固废论坛可以跟水务论坛相媲美,规模和影响力都到了很高的高度,这是行业的荣幸。

傅涛颇为感触说:这十年间有很多记忆,可以说固废战略论坛见证行业发展的“点点滴滴”与细小变化。

第一:垃圾焚烧不再“一枝独秀”,环卫、危废、再生资源等细分领域也在茁壮成长。前十届基本是焚烧论坛,所有主流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在焚烧发电全力布局,虽然论坛中间穿插了别的话题,但焚烧从来都是主线,今年论坛有些变化,环卫、危废等领域的兴起改变了固废行业结构。

第二:固废行业从绿色产业变成带点“灰色”的绿色产业,“邻壁”现象虽有所缓和但局部也会出现,垃圾焚烧成为环保部重点监管对象。

第三:投资变得“胆大”,从早期不敢投入到如今抢着涌进来。截止到目前,除了极个别的企业,光大国际、北控、绿色动力等十大影响力基本都接通资本市场,推动行业较高的PE值。

第四:市场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外资影响力减弱。威立雅是最早进入固废行业从事垃圾焚烧发电,非常遗憾它从去年开始就离开了十热影响力的榜单,因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兴起,外资比重越来越小。

傅涛认为:(1)未来10年,从技术路线上即将进入后焚烧时代,焚烧还很重要但不可能是“一枝独秀”,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建焚烧厂还是大有希望;

(2)不能简单靠政府补贴,未来的商业模式或许是政府服务采购+部分市场采购。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希望在座的企业家治理绿水青山不仅仅花政府的钱,要能凭着自己的本事挖到金山银山;

(3)金融已经来到产业“身边”,产融要充分结合。只要企业做大做强想上市、想融资,就会被逐利的资本推着走,产融结合是企业腾飞的助力和发动机,但也要警惕产融结合带来的风险。

关于“邻壁”现象,傅涛结合十九大的精神,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强调,之所以会出现邻壁很大原因是我们思考正确但行动不正确。行动正确需要充分调动老百姓对垃圾焚烧厂的认同和信任。我们不能一味地只讲科学、只讲技术,不讲社会人情学,普通的公众甚至连什么事二恶英都不清楚,被一知半解社会舆论误导才反对。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垃圾焚烧厂确实做得不够好,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傅涛继续补充,以前认为只要政府认可了,只要合法合规、符合科学道理就可以大胆去做。现在处于政治正确的时代,党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若人民群众不认可,即便做得再对项目也会被叫停。总而言之,政治正确不是要听某个领导、某个部门的,你的行为要接地气,要得到老百姓的认同,所以说要想做一个伟大的企业、有规模的企业,政治上必须正确。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