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从市场利好到多重门槛 氢燃料汽车离量产还有多远

   2017-12-27 中国节能网350
核心提示:氢燃料电池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与其他电动车相比,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续航里程长、动力性能高、燃料加注时间短、适用地域广等优势,国内已具

氢燃料电池汽车离我们还有多远?与其他电动车相比,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续航里程长、动力性能高、燃料加注时间短、适用地域广等优势,国内已具备小规模商业化推广条件。但不管是氢气的生产、存储还是运输,甚至加氢站高昂的造价等都成为制约行业迅速发展的瓶颈。

     

氢能源被誉为21世纪颇具发展潜力的能源,也被称为人类未来的“终极能源”。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渐退坡带来了行业焦虑,氢燃料则成为了新能源中的“香饽饽”。

氢燃料电池汽车被称为“氢经济驱动器”。在车用能源领域,氢能燃料电池被认为是实现车辆使用阶段“零排放”、全生命周期“低排放”的重要技术方案,是未来汽车产业技术竞争的制高点。相对纯电动汽车路线而言,效率更高、更节能环保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被一些国家和企业认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

从《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年-2030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再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这些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发展燃料电池汽车。此外,财政补贴不退坡也给燃料电池行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根据新能源补贴新政,纯电动补贴逐步退坡,但燃料电池汽车补贴在2020年前保持不变。

氢气相较于电能更易储存、更易运输,且充填效率与传统汽油车相近,单次充填燃料后的续航里程也明显大于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的优点在于续驶里程长、动力性高、燃料加注时间短,使用方式跟燃油车基本一致,且零污染。不少国内厂商都已开始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但是相关产业链离成熟还有一定距离,只能说现在进入了产业化“试水”阶段。

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到了氢燃料电池车的研发当中,包括丰田、本田、现代等,这些车企生产的氢燃料电池车已经量产。尽管氢燃料被不少专家看好,但目前影响其发展的阻力依然存在,氢燃料的商用化道路依旧漫长。技术门槛高、前期投资大、研发成本高是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难点所在。目前燃料电池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仍面临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和壮大产业链、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标准法规等问题。

发展氢燃料汽车的焦点在于降低车辆成本和加氢站的建设,但一直以来影响氢燃料商用化发展的因素似乎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数据显示,目前,建成一座加氢能力大于200公斤的加氢站需要1000多万元,如此高昂的建设成本显然是加氢站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具体行政操作层面,基本上是空白。加氢站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规划、立项、发放牌照的问题都很不明确。

作为必要的配套基础设施,加氢站的开放和建设也是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关键。而要想实现加氢站大规模建设,加快产业布局,大幅度降低成本是当务之急。随着加氢站关键零部件的本土化和批量化,加氢站的成本会大幅降低,同时随着数量的增加,加氢站的建设成本也会逐步降低。目前来看,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的难题不解决,加氢站的完善仍存在很多困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这些难题还需要政府主导。

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业内认为,成本高是因为规模化程度不够,现在各方的推动让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生产具备了基础。加氢站商业化意味着包括加氢站在内的整个氢能产业未来将有机会成为重要的商业资源,从而吸引各路资本竞相布局。按照工信部2016年10月发布的氢燃料电池车发展规划,我国燃料动力汽车到2020年有5000辆,2025年有5万辆,2030年有百万辆。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