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城市化大力推动 垃圾围城难题何解

   2014-08-28 浙江环保新闻网2340
核心提示:  目前,我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三区”的生活垃圾日产生总量为2600余吨,且近年来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着。按照目前的增速,主城区唯一的垃圾填埋场将在三年内基本趋于饱和。三年后,我们的城市垃圾将无处安放。
  目前,我市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三区”的生活垃圾日产生总量为2600余吨,且近年来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着。按照目前的增速,主城区唯一的垃圾填埋场将在三年内基本趋于饱和。三年后,我们的城市垃圾将无处安放。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垃圾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终有一天也会是人类文明的终结者。”绍兴作为一个建设中的大城市,垃圾产生和处理现状怎样?今后,又该从哪些方面努力破解这一普遍的难题?

  处理能力:填埋场和焚烧厂“吃紧”

  位于柯桥区平水镇的大坞岙垃圾填埋场,是我市越城区和柯桥区共用的唯一垃圾填埋场地。2008年,填埋场经过改造重新投入使用,总占地面积44公顷,设计使用时间为14年。

  在前往大坞岙垃圾填埋场的路上,一辆辆满载垃圾的保洁车接连驶过。在爬上一个山坡后,记者在一个山谷里看到了这个填埋场。放眼望去,场内裸露的垃圾已经堆得“漫山遍野”,形成了一个个小山头,散发着阵阵恶臭。而被记者踩在脚底的黄土下面,掩埋着的也全是垃圾。

  据现场管理人员介绍,垃圾运来后被倒入指定的填埋区,先被推平,再由压实机层层压实,之后覆上黄土。记者注意到,填埋场的另一边还有个渗滤液处理站,垃圾的渗漏液通过管道流入集水调节池,通过专业处理后排出。

  “每天运来的垃圾量近千吨,按这个速度,三至四年填埋场就要被填满了。”管理人员表示,填埋场一期填埋容量为90万立方米,已于2011年底达到饱和状态。现在运行的是2013年投入使用的二期工程,计划日填埋生活垃圾500吨,而目前日填埋量已达到700~1100吨。按此速度,填埋场将于2018年前达到饱和状态,提前关闭封场。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目前的垃圾处理方式以填埋为主,焚烧处理为辅。市区的垃圾焚烧厂有三个,分别为处理主城区范围内生活垃圾的新民热电厂,处理袍江开发区和柯桥区生活垃圾的中环再生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处理上虞区生活垃圾的浙江春晖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其中,主城区主要的垃圾焚烧厂新民热电厂,运行时间已接近15年之久,其垃圾日处理能力仅为400吨,而实际的日处理量已达450吨,处于超负荷状态。

  “我市目前‘三区’的生活垃圾日产生总量为2600余吨,预测在今后6年内,将以每年6%的速度稳定增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晓冬告诉记者,而与此同时,主城区一个主要填埋场和两座主要焚烧厂的日处理能力才千余吨,处理能力已经明显落后。垃圾困局再不破解,用不了多少时间,城市垃圾将无处可去。

  源头减量:从垃圾分类开始

  “垃圾处理能力跟不上垃圾的日产生量,首先的应对之策就是让垃圾减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管处有关负责人说,而垃圾减量的源头,就是垃圾分类。

  事实上,我市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尝试垃圾的分类收集。2004年,我市开始在越城区解放路、人民路、胜利路等几条主要街道设立双体垃圾箱,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大类。2011年上半年,越城区在辖区范围内的51个社区中各选了一个小区,作为试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小区试点。但遗憾的是,双体垃圾箱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小区试点工作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记者就生活垃圾分类这一话题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不少市民表示对此并不清楚,在扔垃圾的时候只是一丢了之。

  “垃圾分类的实施,最重要的是全民参与。每个人都要有环保意识,至少将自己产生的垃圾管理起来。”越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有关人士认为,除了市民要加强自我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外,政府也应该加强宣传引导,例如为居民分发各种宣传资料手册、开设垃圾分类宣传讲座,等等,让大家在明白垃圾分类好处的同时,弄清楚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从而做到正确分类。

  “除了源头上要分类外,后续的一整套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也必不可少。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都是环环相扣的垃圾分类处理过程。拿一个废弃的玻璃杯子为例,这个杯子的分类处理需要经过分类收集、清洗、消毒等一系列的程序。就算这些程序都做了,而且也达到了循环利用的标准,如果得不到利用,这个杯子也还是一个垃圾。”有环保人士认为,垃圾分类处理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然而目前在绍兴甚至全国很多城市,这方面的实施基本处于刚起步的阶段。

  处理方式:焚烧为主或是出路

  要做到垃圾减量,除了从源头控制外,垃圾的处理流程也应该规范管理起来。相比其他城市,我市目前在垃圾处理的收集、转运、处置等过程中,垃圾减量的成效仍然不够明显。

  而在垃圾处置流程的终点,目前一般都采取填埋或者焚烧的方式进行最终处理。市建设局城管处负责人表示,垃圾卫生填埋作为传统的处理方式,具有处理费用低、方法简单等特点,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然而随着城市规划不断扩张,各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垃圾填埋的成本已经越来越大,也逐渐突显出其无法避免的缺陷。

  与此相比,垃圾焚烧的处理方式则具有占地小、场地选择相对容易、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及可利用垃圾焚烧余热发电等优点。近几年,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在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城市已逐步得到推广,一座座符合欧盟标准的低排放、高效能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拔地而起。

  “目前垃圾焚烧技术已经成熟,其产生的污染远小于垃圾填埋,基本做到了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可达到居民小区的环保要求。”该负责人坦言,对比全国大部分地区采取的“焚烧为主、填埋应急”的先进模式,目前绍兴垃圾处理方式弊端逐渐凸显,以垃圾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现状亟待转变。

  市建设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市区两个焚烧发电厂均采用循环硫化床锅炉,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垃圾处置量;在焚烧过程中,需要添加25%的煤来助燃,能耗高。这其实反过来证明,我市应该在这方面多做文章,垃圾焚烧发电仍大有潜力可挖。垃圾焚烧是未来的趋势,而对焚烧来说,垃圾分类是大前提。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