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 科学仪器共享如何走出一条新路?

   2018-01-25 中国仪器网11780
核心提示:新常态下,科学仪器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必然要向更加高效、低耗的共享模式进发。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堪称一抹亮色。在暗潮汹涌的经济浪潮中,滴滴、摩拜、ofo等一系列共享经济品牌的诞生和崛起,折射出中国经济不断优化发展结构,转变增长动能,提质增效的大气候。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也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随着近年来市场需求的提升与相关技术的进步,科学仪器行业开始脱胎换骨。新常态下,科学仪器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必然要向更加高效、低耗的共享模式进发。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人们已经意识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工作在整合仪器设备资源、推进共享共用方面的重要性。一方面,共享经济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共享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对于经济正处于“减速换挡”期的中国来说,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在进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又该如何走出一条新的科学仪器共享之路呢?

科学仪器共享局限根源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所属权限分明,且运维费用均由各所属单位负责,加之会操作高、精、尖大型仪器的技术人员不多,学校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年使用机时没有明确要求,使得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者对设备的使用不积极,制约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除此之外,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模式基本都为预约式,这种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了学校有限资源的重复投入,但也出现外校单位、人员借用不变,流程耗时过长等局限性问题。

多方面、全方位完善仪器共享平台

从目前来看,跨机构、跨领域、跨地区建立共享机制似乎成为所有共享平台的共同希冀。进一步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信息情报共享服务平台等在线平台运营机制,通过双向整合供需信息、按需定制服务、双向评估激励等措施,推进科研仪器设备、科研数据、科研文献及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提升科技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大型企业、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加强对口合作,打造科研人才分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从提高科研设备的使用来看,共享科研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

仪器共享市场还需良好环境催发

大型仪器共享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单位、多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积极配合才能完成。要想获取更大成效,市场的导向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唯有在市场的积极引导下,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良好的共享环境,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合力,仪器共享平台才能更加丰富完整,才能为创业团队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个大逻辑中,共享经济必然将在相当长时期内扮演“发光者”角色,持续成为新常态下的一大亮点。虽然短期内还看不到科技资源共享产生的效益,不过随着共享体系的完善,我国的科研环境一定会焕然一新,科研仪器行业也将为此激发出无限的活力。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