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新能源汽车的高镍低钴三元电池会给行业带来哪些改变?

   2018-07-11 深蓝电报11830
核心提示:目前国内两场高镍正极的企业较少,同时配套的技术升级设施也还不完善,所以细分领域存在稀缺性。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技术路径是大势所趋,且在几年内就会快速发展并且逐步普及应用。
QQ截图20180711102423
 新能源汽车
注:此文主要评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高镍低钴趋势,即将NCM523逐渐替换为NCM811,目前国内两场高镍正极的企业较少,同时配套的技术升级设施也还不完善,所以细分领域存在稀缺性。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技术路径是大势所趋,且在几年内就会快速发展并且逐步普及应用。
 
背景:圆柱型电池已率先实现高镍产品量产,方形,软包电池突破在即。
 
日韩在高镍动力电池量产上领先,圆柱型电池龙头公司比克的高镍产品已经量产

在江淮IEV7S,江淮大众首款车型,云度π3和小鹏均会采用。

方形及软包龙头宁德时代与孚能的高镍产品均有望于四季度量产。

观点:2019年行业会迎来高镍产品量产的普遍性突破
 
为什么高镍正极技术门槛高?
 
核心技术在于掺杂包覆工艺,高镍正极需要一次性烧结完成,不像523等产品可以进行返烧。同时烧结的设备精度及工艺要求也大幅提高
 
高镍正极技术门槛高可以提升产业链集中度
 
目前锂电池四大主材中,三元正极市场集中度最低
 
2017年三元正极出货量最高的容百只有不到13%的市场份额,大大小于负极,隔膜,电解液龙头25%-30%的市占率
811高镍是个技术突破点,可以真正实现高镍正极批量出货的厂商显著减少,将可重塑产业格局提高集中度。

主要正极厂商高镍正极进展
 
宁波金和:目前9000吨高镍产能,7200吨在17年四季度投产。国内首家实现811批量出货的企业,目前产量500-600吨,9月份爬坡至1400-1500吨
当升科技:目前4000吨高镍产能,于17年11月投产,目前处于客户认证阶段。
杉杉股份:目前7200吨高镍产能,18年3月投产,以消费用811为主,动力处于客户认证阶段
天津巴莫:4000吨高镍产能
长远锂科:5000吨可兼容NCA高镍产线

高镍正极售价更高,且成本更低,预计811比523单吨毛利可以增加3.9-4.4万
 
售价:NCM811报价在24万元/吨左右,而NCM523动力型主流价在21-21.5万元/吨
成本:钴价越高高镍正极成本优势越明显,NCM811相比NCM523,钴含量从12.21%下降至6.06%,目前总体成本811正极相比523低1.4万/吨左右。
毛利润提升:售价和成本一起考虑,811比523单吨毛利增加3.9-44.4万。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受益于技术门槛提高和行业格局更集中

这里我有一个观点:比起杉杉股份,我认为现阶段当升科技发展的更有前景
 
当升科技的NCM811的4000吨产能于17年四季度投产,比杉杉股份早4个月,提前享受稀缺优势
具有技术研发的先发优势,02年就进军正极材料市场,是唯一向日韩两国出口正极材料的公司
重视研发和创新,拥有专利数113个,几乎是杉杉能源的2倍(59个)
三元出货量占比传统钴酸锂的业务比例比杉杉股份更大,说明公司比杉杉股份更倾力投入高镍三元的技术路线,对高镍趋势的业绩弹性更大

电解液:高镍趋势下,与之匹配的电解液难度也会明显提高
 
新宙邦:电解液的国内龙头企业:电解液占全球15%的市场份额,客户包括TDK,LG化学,三星SDI,索尼等国际顶级厂商, 具备领先的电解液开发能力,目前已量产十余种关键添加剂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