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电能替代煤改电扛起的清洁取暖大旗

   2018-08-03 中国节能网5680
核心提示:清洁取暖改造以来,“气电之争”便从未间断。据统计显示,北方地区去年共完成双替代中约7成为“煤改电”。
      与传统供暖方式相比,电采暖的优势有目共睹:既能有效减少煤炭使用,又可改善居民采暖条件。现时2018年8月,纵观我国多省市“煤改电”的改造工程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向“煤改电”倾斜的政策
 
QQ截图20180802205113

清洁取暖改造以来,“气电之争”便从未间断。据统计显示,北方地区去年共完成双替代中约7成为“煤改电”。
 
       2017年处于缺气的压力下,2018年面临气涨价的压力下,为减少隐患,有条件的农村今年都想‘改电’。根据河北省相关要求,除2017年未完结项目,今年原则上不再新增农村“煤改气”,全省将加大电代煤政策支持。
 
       需要形成可持续长效机制
 
       改造量节节攀升的同时,隐患如影随形——业内人士指出,要更好发挥电代煤的效益,仍有多项长效机制待完善。
 
  各地煤改电技术相对单一,直热式设备达七成以上,停电即停暖的风险较大。所以采用蓄热式电供暖方式,如技术已稳定成熟的电热地膜应成为煤改电优推产品。
 
       其次是成本问题。“煤改电”有政府补贴和电价优惠,政府承诺3年补贴,但3年时间是否够用,还需边走边看。同时,通过一些市场化清洁取暖交易,有助于降低成本,但这类交易均为基于当前弃风弃光等条件形成的合约,可持续性需要关注。未来随着清洁能源消纳矛盾缓解,或新能源补贴取消,低价电资源能否为继保持存疑。
 
       如能将以上问题的长效机制加以为善,将是给人民吃的最好的定心丸。
 
       用市场化手段来降低成本
 
       目前虽设置了补贴上限,但由于所有用户统一标准,用电大户反而能满额享受补贴,真正需补贴的群众难以充分享受红利,容易造成局部补贴过度的情况。同时,近两成用户的用电量长期为0,则表明政府花费大量财力改造的电采暖装置实际上是闲置的。
 
       因此,需要从综合方面考虑用户的取暖成本,以及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适当拉大峰谷差、延长谷段时间,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运用价格手段降低运行成本。
 
       利用市场化机制参与电力交易,不失为用户主动降成本的方式之一。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