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冬天临近供暖话题受关注 中国今年还会出现“气荒”吗?

   2018-10-18 美国侨报网13080
核心提示:去年中国“气荒”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又一年冬天来临了。而今年中国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的快速增长,叠加北方地区“煤改气”继续推进,都让今冬的燃气供应的形势依旧严峻。
 去年中国“气荒”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又一年冬天来临了。而今年中国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和发电用气的快速增长,叠加北方地区“煤改气”继续推进,都让今冬的燃气供应的形势依旧严峻。
 
QQ截图20181017210526

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气田,也是中国最早开发的油田之一。(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冷冬”引发供暖担忧
 
今年中国入秋以来,不少地方便迎来了温度骤降,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更是早早迎来初雪。网上相关“冷冬”的传言也开始增多。
 
针对网传“2018年是冷冬”的传言,中国气候中心16日辟谣称,此说法十分离谱荒谬,吸引公众眼球,制造公众恐慌,预计今年冬季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冷冬”的传言被辟谣,但是因为冬日临近,人们对冬日供暖的话题也愈发关注。
 
天然气需求有增无减
 
中证网报道,今年以来,中国天然气需求仍在持续增长。中国发改委数据显示,1月至8月,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8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2%。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特征明显。进入冬季采暖季后,天然气的阶段性需求将集中释放。
 
北京《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党委副书记徐雄飞在11日的媒体交流会上坦言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形势依然严峻。
 
多方力保燃气供应
 
上海澎湃新闻报道,为了应对2018年严峻的形势,能源部门统筹建设“天津LNG改造”,“南气北调”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争取在2018年冬天来临前完成供暖所需的基础设施。
 
12日,中国海油天津LNG替代工程投产,蒙西管道天津段工程也计划在下月完工。能源部门也利用“南气北调”,开放调拨国内产能,来解决北方气荒问题。
 
QQ截图20181017210713

近处的为天津LNG接收站的16万方大型LNG储罐,远处为该接收站原有的两个3万方全容式混凝土LNG低温储罐之一。(图片来源:上海澎湃新闻)
 
此外,为了满足北方数亿人的天然气需求,“三桶油”已经开始从多方筹集天然气资源。
 
北京《参考消息》报道称,中国正在从多个渠道进口天然气,通过把鸡蛋分散到不同篮子里的做法减少上游供气风险。9月中旬,中石油与卡塔尔国有企业卡塔尔天然气公司达成了为期22年的液化天然气协议。
 
预计中国将在2018年首次超过长期领先的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
 
天然气价格如何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进口的增多,天然气价格也水涨船高。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网站14日报道,中国天然气进口量的增加对亚洲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产生了冲击:去年7月到12月,亚洲液化天然气价格翻了一番,从每百万英制热单位5.45美元涨至11.2美元。
 
面对高涨的天然气价格,业内人士呼吁,尽快上市天然气期货,以应对中国天然气市场格局将发生的变化,为相关企业提供避险工具。(完)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