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碑林:“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绿色回收新模式 破题“垃圾围城”

   2019-02-26 中国节能网1090
核心提示:生活垃圾分类是保障百姓权益的现实需要,更是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西安市碑林区城市管理局以城市“五化”为抓手,积极探索“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绿色回收新模式,助力破解“垃圾围城”,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
 生活垃圾分类是保障百姓权益的现实需要,更是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西安市碑林区城市管理局以城市“五化”为抓手,积极探索“物联网+智能垃圾分类”绿色回收新模式,助力破解“垃圾围城”,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
12月17日上午,王国同局长带领生活垃圾管理所工作人员前往太乙路辖区第九干休所、兴庆路垃圾压缩站等地,检查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王国同局长详细了解了“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运营情况,听取并协调解决街办相关负责人及企业工作人员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现状:垃圾围城绝非危言耸听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累计存量高达60多亿吨,近三分之二大中城市被生活垃圾包围。比如,作为西安唯一的垃圾填埋场,江村沟垃圾填埋场于1994年启用,当时设计的日处理量是2600吨,能用50年。随着西安城区快速扩张,生活垃圾不断增长,使用年限只能达到当初设计时的一半,目前垃圾填埋量7000吨/日至9000吨/日,垃圾渗滤液也随之增加。“垃圾围城”已绝非危言耸听。摆脱“垃圾围城”,鼓励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关键所在。
 
破题:智能回收全市率先启动
为破解“垃圾围城”,2017年5月,西安市下发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解决居民们对于“垃圾分类”意识薄弱、清理垃圾“一锅端”等问题。碑林区作为西安市主城区之一,老旧小区多,人口密集大,垃圾分类任务更重,对目前垃圾分类推广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碑林区城市管理局按照“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推进思路,积极与小黄狗环保科技公司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采用“物联网+智能回收”等现代技术手段探索垃圾分类绿色模式,同时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机构,由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区级培训员、街道指导员、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制定了碑林区《2018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下发各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分解工作任务,逐级传导工作压力。三支队伍各司其职,情况摸底,建立台账,组织引导,全面推进“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新模式。
 
 
 
 
 
成效:全民参与引领文明时尚
为了使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增强辖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碑林区城市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各类活动50余场,如"参与环保行动 共创美丽碑林"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青春不一young 环保正能量”宣传活动,滚动播放标语LED显示屏100余处,入户宣传2000余户,发放垃圾分类知识手册1000余份、分类宣传折页10000余张,中央广电、凤凰网、三秦网以及省市电视台、西安日报等主流媒体及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报道了碑林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及创新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宣传作用。
截至目前,碑林区已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示范学校、示范小区共13个,在全区6家单位、1家商场、4所院校、1家社会团体、1所酒店、1处广场、48处居民院落投入使用78组“小黄狗”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40%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累计投33407人次,回收垃圾232988公斤,节约标准煤326184公斤,减少垃圾焚烧88536公斤,减少垃圾填埋139793公斤,节约木材399立方米、再练钢铁12217公斤,公益回收垃圾4306公斤。“小黄狗帮我们变废为宝,又保护环境。以后可以慢慢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很棒!”郦景豪庭的居民说。这是大家第一次见这样的垃圾分类回收设备,不仅自己积极通过小黄狗参与垃圾分类,也让家里的孩子亲身体验使用,从小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我们将做好做强静脉产业、循环经济,即通过引入社会力量,运用先进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使垃圾过剩转变为变废为宝,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和循环利用。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紧扣区情,对标要求,继续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并计划2019年建立碑林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四大类,即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科学智能化体系”, 碑林区城市管理局局长王国同介绍道。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