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从节能服务中赚钱!英格索兰怎么玩转EMC

   2019-03-12 中国节能网970
核心提示: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就一直是节能减排领域的“神器”,多数业内的老司机,也是听说过没见过。在总体上还是大干快上的氛围下,这种节能大法,并没有在中国市场得到广泛应用,直到近几年。
 今天我们来说说合同能源管理。
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合同能源管理就一直是节能减排领域的“神器”,多数业内的老司机,也是听说过没见过。在总体上还是大干快上的氛围下,这种节能大法,并没有在中国市场得到广泛应用,直到近几年。
作为一种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的大致运作方式是由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企业出资改造或升级产品设备,从其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成本和利润。近年来,“既能节能环保,又能赚钱”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整个过程中,用能企业无需投资,服务企业则能从节能收益中获利,双方将达到双赢。这便是这个模式的诱人之处。据统计,我国已有超过3000家企业参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预计到2020年行业投资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
近日,口袋造访了老牌儿跨国企业英格索兰,参观了其位于苏州吴江的生产基地。这家年销售额逾130亿美元的全球性公司,其工业产品涵盖全套压缩空气和气体系统与服务、动力工具、物料吊装和流体管理系统,持续保持在全球市场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
而口袋君感兴趣的,则是其在合同能源管理上的探索。
英格索兰
作为空气压缩机以及服务的供应商,英格索兰的空压机产品每年都会更新迭代,不断提高能效,以刚刚发布的第二代R系列RS200~250微油螺杆式空压机为例,这款新产品采用了创新设计,空压机气量提升了21%。同时,相较传统产品,第二代R系列定频空压机的能效提升高达18%,变频空压机的能效提升则超出行业平均水平高达35%。
有了能效更高的新品,当然应该替换老产品。但问题是,这样的更新不像手机APP一样,免费下载升级就行,生产线上的设备更新意味着要拆旧换新,涉及一大笔资金。所以,对于大多数工厂来说,高能效的设备要更新,往往要考量更新成本。如果更换新设备带来的能耗节约不抵设备更新带来成本,这笔买卖就是不划算的。
这么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就是合同能源管理。
英格索兰设计了这样一种服务模式,在设备更新过程中,不需要客户投资,设备的更新换代由英格索兰负责。
对于客户来说,更换设备并非终极目标,客户的目标只是在更换过程中节约成本。这样,二者便有了合作契机,由英格索兰做设备更新,更新后节省下来的电费,是二者的共同收益,由两家均摊。
这样的合作,往往会是一个持续数年的合约,英格索兰可以获得一个可预期的稳定收益,而对于客户来说,则免除了设备更新投入,得到了节能的收益。更进一步,做了节能减排的客户企业,也可借此获得政府的节能减排补贴。
这一模式,对于公司的节能方案改造和节能衡量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英格索兰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该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对于合同能源管理客户的选择,英格索兰也十分谨慎。
英格索兰压缩技术和服务亚太区副总裁及总经理李毅也说,由于合同能源管理收入时间拉得较长,公司对客户的财务状况等要求较高,往往是客户基础比较好,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客户的财务状况有基本了解。
尽管“投资有风险”,但是,李毅对合同能源管理比较看好,他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是国家后工业时代的发展趋势,会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英格索兰这项探索,与其在2014年做出的气侯承诺不无关系。作为全球瞩目的大公司,英格索兰公开承诺了三项:以2013年底作为基准值,到2020年,公司产品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其次,到2020年,公司自身运营产生的温室气体足迹减少35%;第三,到2020年,英格索兰投入环保设备和技术的研发经费,要达到5亿美金。
李毅说,到2016年年底,英格索兰在生产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减少670万吨,这相当于70万户家庭一年的能耗,公司产品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下降了23%。而研发经费投入,肯定要远远高于当初承诺的5亿美元。
机遇期到来
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于12月26日公布。其中有五处对“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进行了描述。
《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包括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在内的金融产品,研究开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保险等等。这些表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绝不仅限于规划,而是迎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期。
2009年,江苏恒丰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做了这么一单业务。恒丰能环先后投入上亿元,对扬子石化的循环水装置等进行为期3年的节能改造,并负责设备保养。根据合同,恒丰能环前两年能得到项目节电效益的80%、第三年能得到50%。合同期满后,所有设备和节电收益归扬子石化所有。而从2009年到2016年,扬子石化先后用此方案改造7套循环水装置,年节约效益可达6000万元以上。可见,只要运作得当,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模式,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能够取得双赢。
除恒丰能环外,北京格瑞特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水木能环科技有限公司、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中海油节能环保服务有限公司等节能服务公司都在石油石化领域对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模式进行过探索与实践。
另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涪陵电力自2016年为配电网节能降损提供节能改造和能效综合治理方案,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家电网公司,效益分享期约5-8年。
2016年7月,涪陵电力与福建电力、甘肃电力、河北电力三家签署了配电网综合节能改造和电能质量提升项目及能源管理项目合同,总金额约9.78亿元;10月,又拿下山东电力下属青岛供电和烟台供电两地区的配电网综合节能改造与提高电能质量项目合同能源管理合同,合同总金额约11.18亿元。其中,青岛项目和烟台项目就包括节能效益和综合效益两部分,按规定,公司将在每年分享95%的节能效益。
这些新增的节能业务也为涪陵电力在2016年创造了3.7亿的良好收益。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0%,其中就有其新增的节能效益分享收入很大的“功劳”。2017年,涪陵电力计划投资资本性项目14.51亿元,其中节能业务就占到14亿元,公司对节能业务的重视及野心可见一斑。
对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业界普遍比较看好,国企、外企、民营企业更是悉数参与,而且已应用到了石油、电力、路灯、住宅等多个领域,许多节能服务公司也都因其受益。
然而,正如李毅所说,对于节能服务公司来说,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仍然较高。一方面,由于节能服务公司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融资成为了首要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周期较长,中途可能发会生合作企业不履约、资金链断裂或隐瞒实情等问题,从而影响项目的展开。这些风险,需要双方做出认真的评估。
不过,回看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落地,发展。20年的积淀已然让这一业务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洁能减排成为每个工业企业的必选项,合同能源管理也必然大行其道。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