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我国学者研发出可捕集二氧化碳的新型吸附剂

   2019-03-19 新华网910
核心提示:新华社南京3月19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19日从南京工业大学了解到,该校刘晓勤、孙林兵教授课题组研发出一种智能吸附剂,实现了
新华社南京3月19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19日从南京工业大学了解到,该校刘晓勤、孙林兵教授课题组研发出一种智能吸附剂,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低能耗、可控式捕集,有望大幅降低工业过程中气体分离的能耗。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化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据论文第一作者、南工大博士生江耀介绍,在工业上的吸附分离操作中,传统吸附剂通常需要在变温或变压条件下实现其循环使用过程。“也就是在常温下吸附、升温时脱附;或者加压下吸附,减压后脱附,缺点是这两种办法往往能耗较高。”江耀说。

“我们尝试选用光能这种绿色清洁能源作为替代。”孙林兵教授告诉记者,自然界存在一些具有“光响应性”的特殊物质,能够在不同波段光的照射下产生结构变化,发挥吸附作用,偶氮苯分子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希望将这种光响应性能与活性物合理配比,协同实现对二氧化碳的可控性捕集。”孙林兵说,基于这个想法,课题组先是构建了一种具备光响应性的“金属-有机”框架,再引入可吸附二氧化碳的活性位点,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对活性位点进行调试,最终实现了对二氧化碳的可控性捕集。

“这种协同机制相较于传统的变温、变压吸附大大降低了能耗。”江耀说,新型吸附剂将来可应用于充满二氧化碳的工业烟道,助力节能减排。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