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国网、腾讯汇入“第二张网”

   2019-05-20 南方能源观察11440
核心提示:5月9日,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北京拜会了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寇伟。根据通稿信息,寇伟提到,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双方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马化腾也表示,愿与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打造能源互联网的范例。
国家电网公司和腾讯,原本是处于两个平行赛道、基因差异显著的两大巨头,如今开始相向而行。

5月9日,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北京拜会了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寇伟。根据通稿信息,寇伟提到,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为双方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马化腾也表示,愿与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打造能源互联网的范例。

一个是全球覆盖用户最多的传统公共事业公司,一个则是拥有全球最大社交平台的新兴互联网科技公司,尽管两者均有着体量庞大的受众,过往却交集甚少。甚至,能在同一个画面里,看到两家公司高层同框的机会并不多。

如果只是贴上“互联网+”的符号,那并不稀奇。但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的背景下,此番“一把手”之间志趣相投的互动,给市场留下极大想象空间。也令外部世界捕获了强烈信号,“互联网+”于电力工业而言,不再是蜻蜓点水。

对于去年12月才履新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一职的寇伟而言,“泛在电力物联网”是他上任不久以来最重要的标签,由“智能电网”与“泛在电力物联网”两部分共同构成的“能源互联网”,开始跳出图纸走向实质。

马化腾则俨然已经成为“产业互联网”概念的“布道者”,他不仅围绕于此在去年秋天做出关键战略调整,被视作“互联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也几乎是他半年多来,在公开场合最常挂在嘴边的内容,还是他在知乎上发问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主题。

各自领域新思路的提出,源自巨头转型、寻求增量市场的急切。而那条交汇的大赛道——就是“产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则可以视作“产业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分支。

不过考虑到电力工业的属性,能源界对此更常使用的概念是“工业互联网”。这场来自电网的数字化改造,除了电改带来的转型压力之外,其实也是致力于对接国家工业互联网战略的。再进一步,是顺应宏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

当然,跻身同一跑道后,电网与互联网巨头不是对手,而是“团体赛”的队友关系。

交汇“实体+互联网”

对于传统能源公司来说,这场深度改造属于“互联网+”范畴。但对于互联网科技企业而言,是“实体+互联网”,传统实体产业才是核心。

2019年初寇伟提出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一度成为两会期间的“热词”。包括雷军、董明珠、周鸿祎在内的众多互联网科技界大佬在接受采访时,纷纷对于与国家电网公司在“泛在电力物联网”领域的合作响应热烈。

不过亲自登门拜访的,只有马化腾。

庞大而复杂的电力系统给马化腾留下的初印象如何?至少他率领核心团队北上拜访是有备而来,有足够敏锐度,也看好电力在产业互联网中合作前景的广阔。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两会期间在接受英大网采访时说,“我一直关注国家电网的工作。”在他的理解中,电网的“互联网+”,不局限于登录app交电费这么简单,而是要实现如何帮助能源电力产业进行智能化的分配,以及未来电网提供的服务能否更亲民、更灵活。

同样在2019年两会期间,马化腾提交的议案自然少不了“产业互联网”。紧随其后的是3月29日,腾讯云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了《产业互联网——构建智能+时代数字生态新图景》(以下简称《数字生态新图景》)的报告。这也是腾讯第一次正式阐述“产业互联网”战略的框架和方法。

巧合的是,同在3月29日这一天,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发布了《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2018》。该报告是基于国家能源局委托课题而编写,背景则是2016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

《数字生态新图景》中提到,“产业互联网不是某项单一技术,而是以数据作为基础资料,综合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综合信息技术集,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带动新兴产业发展。”

上述报道还指出,“传统产业发展多年有各自内在的客观规律,互联网不可能都颠覆。由传统企业和机构主导创新,才能更容易落地实现。”

在国网相关人士看来,在与地方政府合作智慧型项目时,由于电网企业是实体企业,会比互联网企业更具优势。腾讯也一直在说,要做数字化转型助手,要提供连接器和工具箱。

显然,能源互联网的主导者正是实力雄厚的传统能源企业。国网也表示要打造能源互联网生态圈,这与互联网公司以平台来铸造生态圈的想法极为相似。某种意义上,国网与腾讯在新战略下,也将相互融入彼此的生态圈。

马化腾的行程颇为紧凑。在拜访寇伟的三天前(5月6日),他还站在福州第二届数字中国峰会的主会场发表演讲,“目前互联网正在与各个垂直领域深度融合,数字化创新需要下沉,要进入各行各业的五脏六腑。”

在4月28日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产业生态联盟大会上,腾讯受邀发表主题演讲。据腾讯云能源行业技术总监任川介绍,腾讯可以帮助产业做转型,过去只是单点连接(可以理解为做ERP),以后是多点连接。国网有5.4亿块(智能)电表,未来可以做到多点全价值链的融合。

“腾讯做的是连接器,做的是产业互联网的推动者,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的贡献者,连接人和人、人和服务、人和设备,这和国网的想法是一样的。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延展到的产业不同,未来能源互联网也一样会这么拓展的。”任川说。

电网作为二次能源电力的传输平台,确实能起到“连接器”的效果。根据国网对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释义:电力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发电企业及其设备、供应商及其设备,以及人和物连接起来,产生共享数据,为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和政府社会服务。

任川还透露,在即将(5月21日)举行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将发布面对电网侧的移动作业平台,打通人和人、人和设备的关系。

“两张网”与“下半场”

巧合的是,国网和腾讯都表达了打造“两张网”的愿景。

国网的“两张网”是“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腾讯的“两张网”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

在2018年11月1日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发表演讲时总结道,腾讯将聚焦构建“两张网”:深耕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

对此他的解释是,“消费互联网连接的网络已经基本形成。”而在未来的20年,互联网的发展动力将来自to b端。“腾讯决定集公司之力,迎接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产业互联网常被称为“互联网下半场”。根据《数字生态新图景》的总结,消费互联网时代依托的是更便宜的电脑和智能终端,到了产业互联网则依托更便宜的传感器、存储和计算。而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第一层即感知层,与此同时需要云存储甚至是边缘计算能力。

国网打造“智能电网”战略从2009年提出至今已有10年时间,智能电网已经打下不错的基础。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国网从现在开始部署下一步的战略所在。说“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国家电网公司在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征途中的“下半场”,也不为过。

这都是寻求“增量”的探索。国家电网公司面临电改以及实体经济降电价等压力,最新的利润数据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腾讯则面临游戏业务的管制压力以及消费端的流量瓶颈。在国家鼓励“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建设都找到了编制“第二张网”的方向,因而归途同归。

2018年9月30日,腾讯宣布组建“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是进军产业互联网的一记号角。腾讯云和智慧产业事业群根据不同行业来划分,其中就包括能源条线,其中不乏电力系统出身的人才参与开拓。汤道生兼任了云和智慧产业事业群的总裁,也出席了本次对国家电网公司的拜访。

另一边,2019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服务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互联网部和大数据中心,前者由国家电网公司信通部和运监中心合并组成,互联网部主任由总信息师孙正运兼任。

英文单词Industry,即可翻译为“工业”,也可译为“产业”。《数字生态新图景》中提到,“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关系是包含关系。常见的除工业制造领域外,还包括在数字化手段在教育、医疗、农业、金融、政务等领域的应用。就电力工业而言,到底归集到工业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意思一致。

不过在官方层面,工业互联网的提法更为常见。2018年11月13日,由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指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白皮书2018》发布,其中总结了八大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情况,首当其冲的就是电力行业,“我国电力行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第一梯队,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达到集成提升以上阶段,也是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有研究互联网经济的相关人士表示,在互联网领域,国内关于“产业互联网”最早的提法,来自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田溯宁。

当时田溯宁有一段预判性的比喻,与能源要素的结合颇为紧密:“如果说云计算很像工业革命的电,大数据很像工业革命的石油化工,石油化工是把石油炼出汽油,我们新一代的3G、4G网络很像工业革命的交通网络,我们今天无所不在的智能终端,也可能像工业时代的汽车,汽车让我们物理空间到了很远。”

“当四种技术力量聚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产业互联网这个时代就到来了。” 田溯宁说。不过到现在,通信技术已经进阶到5G,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上“人工智能”。

这也是电网在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落地时提到技术支撑“云大物移智”。其背后,是数据正在成为与能源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基础部门。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