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国电池储能装机增速连年超70%,这3大趋势和赛道值得关注

   2019-05-22 中国节能网9320
核心提示:自去年装机突破吉瓦之后,至2020年前,我国电化学储能行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尽管还有价值体系如何理顺、成本和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但新赛道、新趋势正在不断涌现,海外市场也成为下一个热点。
自去年装机突破吉瓦之后,至2020年前,我国电化学储能行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尽管还有价值体系如何理顺、成本和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但新赛道、新趋势正在不断涌现,海外市场也成为下一个热点。



5月18日~20日,“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19)”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指导、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

会议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9》显示,中国储能产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吉瓦,占全球储能市场总体规模的17.3%,其中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1吉瓦,是2017年的2.8倍。2018年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682.9兆瓦,同比增长464.4%,主要分布在26个省市中,装机规模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苏、河南、青海、广东、内蒙古、浙江、贵州、山西、北京和河北。




近几年来,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CNESA研究部预测,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的累计投运规模将达到1.92吉瓦,同比增速达89%。到2020年,将延续超过70%的年增长速度,2022年电化学储能的规模将突破10吉瓦,2023年接近20吉瓦。

在规模之外,储能商业化也在加速推进。储能电池的成本也在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降低,2018年行业拐点已经来临:1.5元/瓦时的系统成本线屡屡突破,电芯制造成本降至0.5~0.7元/瓦时。在市场层面,磷酸铁锂的中标价格已经达到1073元/千瓦时,业内人士甚至预测,2019年度电成本可望降至0.3元

在专家看来,目前能够看到三个赛道正在形成:一是注重成本的传统储能领域,开始对标锂动力电池;二是在以满足功率型或混合型应用的领域,非传统锂电技术正在成为电力市场新应用的排头兵;三是氢能储能技术,有望走上动力锂电池的发展之路。

在市场和产品层面,呈现出以下三大趋势:

大规模储能技术开始涌现。适应大容量储能发展的新趋势,市场重点转向电网侧、发电侧。新产品新技术包括并联直流母线的储能系统、高压级联、智能测控升压一体机等,主要是从应用场景的高电压、高安全、占地面积等方面做出考虑。

各种储能技术开始融合渗透。比如,有企业提出了“飞轮与电池”的融合,这种混合储能系统即采用不同存储技术组合来提高整个系统性能,可以实现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海外市场得到业内高度关注。与行业拥挤、利润稀薄的国内市场相比,国外的储能商业化模式已经较为成熟,更有诱惑力。从东南亚到印度,再到欧美,甚至非洲和中亚,都可以看到中国储能企业的身影。当然,与特斯拉、sonnen等相比,中国仍然缺乏对储能研究比较透彻的系统集成商。对中国企业而言,从简单的电池、PCS供应商,转向更具价值的综合方案解决者,开拓国际市场是一场“持久战”,在提升技术实力之外,如何加强本地化建设,与更多当地开发商、集成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都是必须破解的课题。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