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浙江:节能环保产业 走进春天里

   2014-09-19 中国节能网2950
核心提示:每年冬季,秸秆焚烧成为浙江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秸秆年产量较大的嘉兴,收割季节,秸秆在田间地头焚烧产生的烟雾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有企业嗅到了商机。
每年冬季,秸秆焚烧成为浙江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秸秆年产量较大的嘉兴,收割季节,秸秆在田间地头焚烧产生的烟雾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有企业嗅到了商机。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投入2.3亿元,率先上马农业废弃物焚烧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探索秸秆焚烧发电。建成后,年可利用秸秆约25万吨,节约标煤约12万吨,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5万吨,同时,收购的秸秆每年可为农民增收5000万元以上。

看到了吗,这就是节能环保产业的“一份子”。这个产业领域宽、产业链条长、需求拉动效应明显。作为一个应时代需求而生的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几乎渗透于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更有专家测算,节能环保产业对相关产业有1∶5的带动作用。

节能环保产业从哪里开始?存量众多的传统企业节能改造将释放出巨大的产业空间。目前舒舒服服过日子的企业,再过两年也许就是另一番感受了:以航空业为例,两年前,所有在欧盟境内的航班全程排放二氧化碳都将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像国航、南航、东航等公司将为超限部分支付高额代价。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在2017年初步形成,高额碳排放大户,要为此买单。

“改造”传统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这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使命”。以浙江为例,纺织、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产业层次低,能源消耗高。节能环保产业一方面可为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提供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支撑,另一方面也推动着相关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经济升级。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和欢迎“节能环保”。沉睡已久的市场被唤醒,并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爆发出巨大的需求。一家水污染处理公司的老总就曾告诉记者,光是“中水回用”这一项,他的业务量已经“爆棚”,连连招兵买马都来不及。

来看一组数据。上半年,浙江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2323亿元,增长5.8%;增加值438.7亿元,增长5.6%。在“五水共治”、建设“美丽浙江”的感召下,全省先进环保产业增加值40.5亿元,增长14.2%。8月,浙江政府印发《浙江省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力争达到10000亿元的目标。

种种迹象表明,节能环保产业正在走进“春天里”。这也是回应当下“如何以更少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的一个重要选择。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定调四大领域,“作为一个政策带动性较强的产业,节能环保屡屡得到高层重视,成为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选择。”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巡视员冯良表示。根据《意见》“十二五”期间需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领域包括:节能产业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环保产业重点领域、节能环保服务业等。

浙江的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和国家“定调”在四大产业领域相比,浙江又增加了两个:节能环保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信息技术领域。这两项,也正是浙江的“优势产业”。有关专家告诉记者,浙江的节能环保产业应立足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来发展,如新材料和电子信息,这两个均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和节能环保相融合,扩大产业领域。

以目前浙江重点发展的节能环保六大领域来看,各有优势。节能和新能源技术装备制造业在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特色,万向、杭锅、杭汽轮、吉利等一批省内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环保装备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占比超20%,形成了诸暨电除尘器、杭州水泵及水处理设备等特色环保装备基地;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已有宁波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衢州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嘉兴节能新材料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产业以宁波和杭州两个城市为核心已形成了若干产业集群;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上,浙江多个城市列入国家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临海医化园区、衢州高新园区以及绍兴滨海工业园区列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节能环保服务业去年产值300亿元,预计年均增长24%左右,到2017年将实现产值700亿元。

浙江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正处于发展的朝阳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省的节能环保产业的增速将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5%以上。根据罗兰贝格等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预测,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时间内,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之一,成为支柱产业和第一大就业来源。“以节能环保产业为突破口,辐射带动浙江纺织、石化、汽车、装备、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正如《浙江省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所明确的那样,下一步,浙江将在财税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价格、土地、收费政策和体制创新上有所突破。

专家说

从看上去美到做起来顺

就像关在玻璃缸里的蜜蜂,四周虽都光明却是处处碰壁。节能环保产业听上去很好,看上去很美,可是对于投身其中的企业和企业家而言,但却并非全是香饽饽。作为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以及其衍生的新业态不可避免遭遇成长的烦恼。

曾有这样一个案例:投资了几千万元的一家研发汽车尾气零排放的企业,突然将员工和设备从厂房撤走,不告而别。它揭示的正是节能产品在产业化过程中碰到的风险与矛盾。

节能技术如何实现产业化?在合作中利益如何分配,如何规避投资风险?节能服务业遭遇的资金问题、技术问题、诚信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天不解决,节能环保产业就难以健康发展。为此,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发展处高工黄卫剑。

问题1:产业发展关键何在?

诊断:核心技术是关键

“我发现化工企业投资额巨大的‘三废’一体化处理装备均从德国进口。”黄卫剑坦言,我们自己手中的技术、装备大多还停留在中低档水平。

“等到人家进入你的市场,把所有的标准都制定完了,所有的份额都瓜分干净了,我们还有多少发展余地呢?引进国外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如果一味地依赖,只会削弱我们自己的发展能力!”

问题2:资金˙诚信难题何解?

诊断:新机制体制亟待理顺

“合同能源管理常常碰到资金问题,诚信问题,谁来担保的问题。”黄卫剑说,对此亟待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相关规定,理顺机制体制,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行业健康发展有好处。与此相关的是建立科学的节能监测体系,建立第三方认证评估机构,避免合作双方因标准不一引发矛盾而扯皮。

解决了企业端的问题,还得关注研发端的难题。黄卫剑表示,目前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普遍存在研发资金捉襟见肘的尴尬,“节能技术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何保证节能技术产业化投入真正的应用,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问题3:盲目跟风如何避免?

诊断:警惕产业中的负效应

节能环保产业是朝阳产业,但也不能盲目崇拜,要警惕产业中的负效应。黄卫剑直言:“节能环保产业有没有负效应?当然有!以电动汽车为例,核心部件电池是有使用寿命的,如果大量电池弃之不顾,或者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结果不就是另一场大规模的污染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另一个产业机会被催生出来了。”黄卫剑说,“政府意识到主动发展的必要性了,就会鼓励企业大力推进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企业意识到行业的发展前景了,自然会主动寻找机遇,填补行业空白,在解决负效应的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这才能形成一个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样本

诸暨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作为浙江省唯一以现代环保装备产业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诸暨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全省发展现代环保装备产业的核心载体和诸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平台,规划总面积14.25平方公里。成立至今,已有2家中国500强企业、6家上市公司、12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00多家配套中小企业入驻园区,并建有4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2013年高新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01.6亿元,工业增加值63.1亿元,财政总收入16.8亿元。

巨化“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巨化投资100亿元建设八大工程,氯碱、氟化工、石化三条产业链构筑起资源—产业—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圈,200多个产品互相交错,构成生态网,形成循环经济的链条。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为主、关联产业齐头并进的同心多元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新材料的产业比重达到50%。今年,巨化通过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验收单位,也是浙江省第一家获“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的企业。

菲达环保国家重大环保装备国产化基地

全国最大的环保机械科研生产企业,环保产业中唯一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大气环境治理行业的排头兵,主要从事电除尘、烟气净化、气力输送等方面的开发、生产、销售、安装及其他工程服务。在电除尘器市场,菲达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其中,61000MW机组配套的电除尘器市场占有率近65%,是世界上燃煤电站电除尘器最大的供应商。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