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2016年建全国统一碳市场 金融机构忙入市

   2014-09-24 中国节能网2070
核心提示:[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6年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来自官方的表态不断传出,对碳市场无疑是一种利好。随着碳市场逐步走向规模化,金融机构的关注度也逐步升温]
  [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6年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来自官方的表态不断传出,对碳市场无疑是一种利好。随着碳市场逐步走向规模化,金融机构的关注度也逐步升温]

  “建立全国碳市场,市场的流动性会越来越好,我们看好碳交易。”一位券商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6年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近日,来自官方的表态不断传出,对碳市场无疑是一种利好。

   随着碳市场逐步走向规模化,金融机构的关注度也逐步升温。

   北京环境交易所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国九条”,提出“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工具”,很多金融行业协会、金融机构、金融从业人士都对碳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日前公开表示,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计划于2016年试运行,配额由国家统一分配,局部省市先入场,未入场省市仍须完成分配的总量目标。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蒋兆理处长在天津的一个会议上表示,中国的全国性碳市场到2020年将覆盖30亿~40亿吨的碳排放,约占中国总排放的40%。

   国家发展改革委预计到2020年,每年碳排放许可的期货市场价值达到600亿~4000亿元,另外市场价值更小的现货市场达到10亿~80亿元。

   去年以来,中国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湖北、重庆、天津共7个省市展开碳交易试点,成交量1100多万吨二氧化碳,成交额超过5亿元。交易价格每吨从20元到70元。

   试点以来,市场流动性缺乏一直是一个难题。对于交易所来说,希望有一些金融机构进入来增加交易的规模,带动市场的流动性,但对于机构来说,因为缺乏风险对冲,更多的处于观望的状态。

   前述券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他所在的机构自碳交易试点开始,就以交易商的角色参与交易。但目前金融机构参与交易的还比较少。

   总结过去一年,该人士表示,现在流动性稍微好一点,愿意参与的机构也多了,但是整体来说国内碳市场还是属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

   在他看来,想要提高流动性,还是要看企业交易观念,不能等到履约的最后一刻才交易。

   “之后想要有更多的金融机构进来,需要有更多的品种,至少期货或者远期市场要推出来。”该券商人士表示。

   上述北京环交所人士也告诉记者,环交所内部很早就已经启动基于碳配额的金融产品的研究工作,同时也与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探讨碳债券、碳抵押、碳基金、碳资产委托管理等金融产品的开发事宜。

   但与此同时,上述负责人还强调,也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首先在入场条件上设置一定门槛,有限引进资质良好的机构;另外,对场内的交易行为也要严格监管,对违规行为也要严肃处理。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