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生活垃圾的绿色旅程

   2014-09-26 南方都市报2430
核心提示:垃圾场里种满花草,处理过的污水养着锦鲤。广东省东莞市洪梅镇洪屋涡垃圾填埋场经过一年的实验性改造后,与以往的脏乱臭形象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洪梅镇介绍,这是辖区内一家民营农业科技公司运营生物菌技术改造的,目前,主要的监测指标臭味、重金属等都
垃圾场里种满花草,处理过的污水养着锦鲤。广东省东莞市洪梅镇洪屋涡垃圾填埋场经过一年的实验性改造后,与以往的脏乱臭形象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洪梅镇介绍,这是辖区内一家民营农业科技公司运营生物菌技术改造的,目前,主要的监测指标臭味、重金属等都已合格。今年7月底,由东莞市发改局牵头,市城管局和市环保局邀请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该实验项目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对于洪梅垃圾填埋场的整治是有效果的,但暂时还不够评审的资格,还需继续完善。

坤元池

重建生态循环系统

记者看到通过自转池处理过的污水已经变得有些清澈了,之后再进入“坤元池”,里面养殖着数十条锦鲤。技术人员说,改造这个垃圾场的菌种就是在这个池子里培养出来的,因此取名坤元。在从坤元池流出来后,水会经过渠道,进入人工湿地,透过湿地后,会沿着环绕场地一周的水渠回到喷淋车间。增加一些生物菌种后,会用作喷淋垃圾的用水。

下元池

生物链净化污水 鱼儿吃掉蛋白质

喷淋车间地下藏着处理污水的循环管道,渗滤液在管道中循环一圈需要7天。经过7天微生物发酵,渗滤液中的氨氮等污染因子都转化为了蛋白质。这时水才会进入自转池(下元池)。经过处理的渗滤液跟发酵场地刚收集的渗滤液相比,颜色变浅,而且已经没有了臭味。池内有多个曝养装置和传动装置,不断让微生物发生作用,将氨氮等污染因子转换为蛋白质,自转池内养了上亿条鱼,将蛋白质消化掉。传动装置,让水在池塘内不断转动,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因子,在透过生物制剂栅栏,进行消除。

上元池

利用水动力分拣垃圾

发酵后的垃圾,用铲车推到一个水池里,项目中的这个水池被取名“上元池”。水池中有一个机械搅拌器,垃圾在水中不断搅拌,塑料类的垃圾漂浮在水面上,金属橡胶砂石等则沉入水中,垃圾中的污染因子则溶解在水里,水池里的水将和渗滤液一起经过处理。

[专家评估]

需按国家规范 进一步完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曲久辉在9月初东莞松山湖水处理技术论坛上表示,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城市废弃物处理方式研究的方向是“低碳、循环、健康”。实现这三个目标,生物技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洪梅镇垃圾填埋场的试验项目所秉承的理念,与曲教授所表达的高度一致。

国家在垃圾填埋场的建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防渗漏工艺以及人工湿地等都有详尽的技术规范,但洪梅项目,基本上是按照农科公司自己的思路在处理,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来进行建设,所以无法进行评估,建议进一步完善之后,再进行推广。——— 评审专家

洪梅试验项目所采用的生物菌除臭等有较大借鉴意义。因为洪梅镇垃圾量比较小,相对容易处理一些,所以试验项目是否适合其他地方,有待进一步考察认定。最为主要的渗滤液的处理问题,工艺还需要规范和完善。——— 东莞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
[揭秘]

E M菌群曾经声名狼藉,是垃圾分解“催化剂”

广州番禺有垃圾场在做类似试验,珠三角很多城市用于治理河道

评审专家组在实地考察后发现,洪梅垃圾填埋场试验项目所说的生物制剂,其实就是“EM”菌群。它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七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微生物共生共荣,这些微生物能非常有效地分解有机物。

专家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EM菌被一家科技公司引进国内,当时也掀起一股潮流,被广泛地应用于垃圾和污水处理。但很快就在市场上泛滥,甚至是一些公司虚假宣传,夸大事实,导致EM菌在国内废物处理领域一度声名狼藉。

EM菌的确能够应用于垃圾处理,但只是起到一种加速垃圾中有机成分降解的速度,也可以起到杀毒除臭作用,实际上主要的作用就是一个催化剂,并不能包治百病,解决所有问题。其他的环节还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的。

目前,广州的番禺也有垃圾场在做类似的试验,而在河道整治领域,珠三角很多城市的项目都在使用类似的东西。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