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千亿光伏电站市场争夺 路线决定收益

   2014-10-11 中国节能网2200
核心提示: 国家鼓励光伏发电的政策出台后,2013年国内终端市场开始启动。一年超过10吉瓦(1吉瓦=1000兆瓦)的装机,也成为产业链上企业争夺的目标。
        国家鼓励光伏发电的政策出台后,2013年国内终端市场开始启动。一年超过10吉瓦(1吉瓦=1000兆瓦)的装机,也成为产业链上企业争夺的目标。
 
 
 
 
  在国家的规划中,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并对光伏发电实行度电补贴,即根据实际发电量进行补贴。而改变以往直接对项目实行补贴的做法,这促使电站开发商更加关注电池的转化效率和经济效益,单晶硅产品优势凸显。
 
 
 
 
  千亿市场争夺 路线决定收益
 
 
 
 
  2013年起,国内不断出台鼓励光伏发电和并网的政策,并明晰电价补贴标准。国内市场短期内启动,2013年国内新增并网光伏发电装机达11.3吉瓦,中国成为年度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而截至2012年底,国内累计光伏装机不过700兆瓦,可见市场快速启动。能源局规划,2014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目标为14吉瓦,其中地面电站6吉瓦,分布式光伏发电8吉瓦。按照目前每瓦8至10元的综合投资成本计算,将拉动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
 
 
 
 
  据记者追踪了解,1000亿元的投资仅单纯计算结果,一般而言,还是大型地面电站更受投资者青睐。分布式电站受到屋顶产权不清晰、装机规模小、预期收益不够明确影响,建设并不顺利。
 
 
 
 
  大型地面电站都是由发电企业经营,目前的补贴政策都是补给电站开发商。行业调整造成材料、电池和组建的成本下降,则由制造企业承担,制造企业在电站开发中相互竞争提供组件和电池。
 
 
 
 
  制造企业一直想分享政策补贴,但就目前的政策而言,只有直接做电站,否则难以分享补贴。当然,制造企业直接涉足下游建电站,也是现在的趋势。
 
 
 
 
  电站的主要投资方有两类:一是五大电力集团为首的央企。二是一些光伏制造企业主动延伸产业链到终端电站。笔者更看好央企,因为央企有更好的融资能力,更低的融资成本,更便利的上网条件。但是制造型企业可以消化自己的库存,短期来看对企业起到正面影响,长期来看由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高昂,势必难以得到理想的收益率。
 
 
 
 
  在目前的政策和市场机制下,光伏行业的竞争压力转嫁到上游材料、中游制造业领域。材料和制造相关度高,捆绑在一起争夺每年超过1000亿的市场。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