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欧盟温室气体减排40%方案的真相

   2014-03-12 中国节能网1570
核心提示: 2014年1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203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方案。同时还公布了可再生能源普及目标、节能对策的思路以及排放权市场改革方案等。本文将为大家解读该方案的具体内容。
  2014年1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203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方案。同时还公布了可再生能源普及目标、节能对策的思路以及排放权市场改革方案等。本文将为大家解读该方案的具体内容。

  气候和能源政策目标概要

  欧盟委员会于1月22日,在全球率先发布了2020年以后的温室气体(GHG:GreenHouseGas)减排目标(资料1)。
  

  (出处:欧盟委员会)

  针对欧盟境内的碳排放水平,提出了“到2030年,比1990年减少40%”的目标。同时还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低于27%”、“在对进展缓慢的现行指令进行审查后探讨节能措施”、“重组欧洲境内排放权交易制度(EU-ETS),使之成为CO2减排的主要手段”等方案(资料2)。

  

 

  欧盟现行的减排目标是2007年制定的“在2020年之前减排20%”。该目标与“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20%”、“能效提高20%”并称为“3个20%”计划,分派给了各个国家。与现行目标相比,新目标是更严苛还是变得宽松了?乍看之下很难判断。

  减排40%相当具有震撼力。但另一方面,对于可再生能源,原本应该是达成40%减排目标必不可少的措施,这次定下的目标却并不高,而且,节能方面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数字。由此可见,欧盟是要把目标锁定在减排上,目标的实现则要依靠排放权交易。但这也催生了一个疑问:人为设计的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否可靠?

  温室气体减排40%的意义

  40%这个数字本身看上去不小。但实际上,这个数字介于环保积极派与环保保守派各自的主张之间,甚至略低于平均值。能源相关产业和高耗能行业的主张是35%,环保NPO等组织则主张减排50~60%。德国提出的主张是50%。最后,因为各方在35%和40%之间争执不下,新政策的发布只得延期。

  考虑到可实现性、实现需要的成本、长期CO2减排目标(在2050年之前减排8成以上)等因素,欧委会把目标定在了40%。这个数字只是欧盟境内的措施,如果加上CDM(清洁发展机制:用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CO2减排抵扣本国排放量的制度)等境外减排,数字还要更高。

  总体来说,这个目标令环保派十分不满。主张55%的绿色和平组织表示,减排40%只能勉强使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WWF主张减排55~60%,该组织表示,要想把升温控制在2℃,还必须同时实现可再生能源占45%和节能40%。

  现行的“在2020年之前减排20%”很容易达成。欧委会的资料显示,减排20%的目标已经实现,到2020年,减排可达到25%。雷曼危机引发的欧洲经济危机伴随的能源需求衰退、来自境外的排放权采购、可再生能源的普及等起到了明显效果。

  可再生能源目标倒退?

  那么,对于“在2030年之前,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不低于27%”的数字,又该如何评价?即便是按照宽松的条件估算,该比例也可以达到23%,所以目标并不算高。德国、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等国已经要求制定更高的目标,并分派给每个国家。英国、波兰等国则反对制定国家目标。英国在能源政策上遭遇失败,波兰紧抓着煤炭不放,二者的态度十分强硬。

  现行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0%”,到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13%。虽然在热、燃料领域的普及进展迟缓,但在固定价格收购制度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目前已经达到了21%。在新目标中,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中所占比重的目标为45%(资料3)。

  


 

  在支持按国家指定再生能源目标的一方看来,实现CO2减排重在积累。单纯通过排放权交易进行减排的措施缺乏实效性,境内与环境相关的投资和技术等无法实现积累。而且,支持派还强调,设定较高的目标可以促进就业、向全世界推广新技术。欧洲风能协会估算,如果目标设定在30%,可以创造56万个就业岗位。技术竞争力就是国家之间的竞争。

  锁定减排的意义

  大型能源企业和历史悠久的高耗能行业对于CO2减排目标的看法非常复杂。这些企业本的真实想法是不希望因为目标值限制企业活动,但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节能相比,只需完成CO2减排目标实施起来更加灵活。由此可以认为,他们虽然更倾向于35%,但以单纯减排为条件,最终还是接受了40%的目标。欧洲电力工业联盟的主席E.ON的首席执行官泰森在2014年12月也曾发表过相同的言论,笔者将在后面介绍。

  他们认为,作为供应低碳能源的措施,应该进一步扩大核能、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而且,为了降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成本,选址应该根据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机制决定。如此一来,在本国(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就会减少,(分散电源的普及速度放慢)使得系统改革的速度放慢,从而为采取措施留出时间。

  英国、波兰支持发展页岩气

  各国的态度方面,身为岛国、在稳定供给对策上遭遇失败的英国,成了锁定CO2减排和不为各国指定可再生能源目标的急先锋。英国如今已经加入核能开发积极派的阵营,希望大力发展页岩气和页岩气油的开发。虽说英国在海上风力领域成果显赫,并且还在通过率先发展海洋能源等举措,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但是,在现有能源部门一蹶不振的情况下,重振能源部门成为了英国的当务之急。与英国步调一致的国家,还有主要资源煤炭面临枯竭、但页岩气储量丰富的波兰。

  页岩气的开发方式也成了一个焦点。环保派认为,在人口密度高的欧洲,水压致裂方式问题很多,应当强化法规。这次的目标虽然没有强化相关法规,但设置了指南,为有节制的开发亮了绿灯。

  把能源成本和市场原理纳入思考范围

  在目标锁定减排、利用排放权交易实现目标的背后,是对于政策成本的考量。没有逐一为各国制定可再生能源普及目标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有看法认为,排放权交易制度之所以效果不佳,是因为各国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和节能目标不一,支援措施各不相同,整个欧盟无法通过碳价格进行协调。这阻碍了市场的供需调节功能。欧委会也基本采纳了这一主张。

  目标之所以提到页岩气和核能,可以说强烈反映了难以实现稳定供应的国家,以及经营环境快速恶化的大能源公司的意愿。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普及,特别是以屋顶太阳能为主的分布式发电的普及,能源公司的销量和价格在同时下滑,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源公司开始抱怨,称维系电力系统和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难。

  还有看法批评称,可再生能源附加费的增加推涨了电费,认为要想减轻附加费的负担,就应该在成本更低的地区推进开发。高耗能行业希望确保灵活性,使其能够在包括欧盟境外在内的低成本地区实施开发。从宏观来看,在境内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欧盟担心,与制造业的竞争对手美国、中国相比,自己的能源成本有可能偏高。

  重组EU-ETS,引进储备机制

  目前的EU-ETS状况十分凄惨。排放权冗余巨大(目前为20亿吨),价格骤跌到了5欧元。而在顶峰的2008年,排放权的价格曾一度达到了30欧元。价格骤跌的原因包括分配的排放权冗余、能源消费低迷、CDM等境外流入的低价格权利等诸多方面。对于欧委会提出的排放权延期的方案,因为担心境内产业竞争力下降,欧盟议会曾一度否决,甚至造成了混乱局面。排放权交易原本应该是通过低成本促进减排的撒手锏,但实际上并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作为改革方案,欧委会设立了“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arketStabilityReserve),其原理是,让一定量的冗余排放权在储备(积累额度)中进出,起到稳定排放权价格的作用。欧委会为储备的进出制定了明确的规则,以确保透明度。

  出现冗余时,每年减少12%的配额(在储备中积累)。例如,冗余量为15亿吨时,第二年的排放权拍卖将从预定量中减少1.8亿吨。

  而在冗余小的时候(不到4亿吨),则从储备中释放1亿吨的配额。

  市场稳定储备机制将从2021年开始实施,到2030年,排放权的价格将从12欧元的自然水平上涨到35欧元。

  节能、生物燃料无具体目标

  此次的方案没有为节能制定具体目标。由于现行指令低于预定的日程表,因此,首先要对其进行检验。然后再根据检验的结果,从现行节能指令的期限,也就是2014年6月开始,正式研究新的目标,在下半年得出结论。对于这次的方案,节能产业的相关人士提出了强烈不满,对就业受到负面影响,以及技术竞争力下降表达了担忧。

  不满最为强烈的,要数可再生能源燃料的相关人士。因为没有为运输用可再生能源燃料制定具体目标,2021年以后的义务分配就无法预料。

  现行指令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实现节能10%,截至2010年,实际节能仅为4.7%。包括与粮食竞争的问题、生命周期层面的能源和环境效应问题、间接土地利用变化、对于热带雨林的影响在内,生物燃料的诸多课题已经浮出水面,从2007年开始,采用量一直停滞不前。随着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IT)推行直接市场交易和溢价等改革,生物燃料作物也有可能转用于发电。

  对于占总排放量四分之一的运输领域,本次方案没有给出特别措施,因而遭到炮轰。供应生物燃料的巴西也传出了批评之声,这是因为利用巴西的甘蔗制造的乙醇符合国际标准。巴西生产的乙醇被美国认证为环保的“革新技术”,对美出口正在不断增加。

  所需投资和效果

  对于这次的气候和能源政策目标所需的投资额及其效果,欧委会的估算如下:年均需要380亿欧元的投资,通过节省燃料费大致可以回收。也就是把燃料费的负担转嫁到了资本费上。与2010年相比,进口能源的金额将减少10%,主要进口燃料——天然气将减少9%。化石燃料的减少将使大气污染得到改善,每年起到的健康损害预防作用估计可折合50亿~110亿欧元。除此之外,新能源开发等还有望创造就业。

  可再生能源今后将成为主角

  如上所述,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把目标锁定在减排、利用排放权交易加以引导的气候和能源政策。作为另一位主角、也是减排的撒手锏,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目标则出现了倒退,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燃料更是连目标都没有。减排40%勉强让引领地球气候问题的欧盟保住了面子,并体现了欧盟重组排放权交易,确保目标实现的意愿。

  欧洲委员会委员长巴罗佐说:“如今,推动环保与促进经济发展不再矛盾,而是进入了相辅相成的时代。”而且,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巴罗佐表示,“2007年的婴儿现在已经成长为了青少年,进入了推进措施也要与时俱进的时代”。

  尽管如此,外界仍然对这个方案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在预定于2014年3月下旬召开的国家首脑会议到秋季的峰会期间,欧盟委员会将对方案进行调整。环境NPO和相关产业会将继续展开游说活动。德国环境部长亨德里克斯就曾经表示:“GHG减排40%和可再生能源目标必须上调。”

  能源公司虽然也主张采取合理的推进措施,但并不反对GHG减排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在12月底接受采访时,E.ON首席执行官泰森曾经这样说:“GHG应当减排35~40%。可再生能源在ETS市场的信号下可以自行扩大采用。可再生能源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后还会继续普及,E.ON也将以此为前提,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模式。”








来源: 中日技术产业网  文章类别:转载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