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英国雾霾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2014-10-27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2300
核心提示:英国尤其是首都伦敦,曾经是雾霾天气的受害者,现在竟成为全球生态文明的领跑者。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或长或短被雾霾天气笼罩,空气污染严
英国尤其是首都伦敦,曾经是雾霾天气的受害者,现在竟成为全球生态文明的领跑者。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或长或短被雾霾天气笼罩,空气污染严重,它已经威胁到国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也引起了我们党与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正式开启“重典治霾元年”。我们在积极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也应该从长远考虑,总结与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几十年前重典治霾的经验,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对雾霾治理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着力构建政府、市场、企业与公众共同奋斗的治理机制,推动形成自上而下的全民治理雾霾氛围,来更好地防治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

我国雾霾治理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已达到“严重污染”标准。造成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以后,污染企业大增。再加上城市化进程过快,占用大量绿地与农田,严重。二是汽车数量骤增,目前全国已超过2亿辆,它们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细颗粒物、碳氢化物与一氧化碳等,直接污染空气。三是中国冬天燃烧大量的煤炭所产生的污染物。四是由于环境因素与气候的影响。目前中国已成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们长期吸入雾霾,易引发大量肺癌、不育以及神经受损等疾病。因此,治理雾霾天气已经刻不容缓。

回顾历史,雾霾污染也曾困扰英国伦敦,“阴霾”、“雾都”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时常出现。诚如英国诗人雪莱所描绘的那样:“地狱是个伦敦般的城,人口稠密,迷雾阵阵。”大文豪狄更斯的经典名著《雾都孤儿》则直接将这一景象体现在书名上。更令人震惊的是,1952年12月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当时伦敦数日无风,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引发了连续的雾霾天气。仅从12月5日到8日,就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死亡,此后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经历过这场灾难之后,英国人自此痛定思痛大力整治环境。他们首先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空气法》,后来又持续出台了《空气污染控制法》、《环境法》、《汽车使用条例》与《空气质量战略》等法令。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方式,要求所有出售的新车必须加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以收取交通拥堵费与高额的停车费限制私家车出行,着力打造低碳生态社会以及不断完善地铁、港区轻轨、城市火车与公交线路网的建设等。

借鉴英国经验多措并举治理雾霾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时至今日,英国伦敦摘掉了“雾都”的帽子,看到更多的是蓝天白云。那么,英国雾霾治理的宝贵经验与做法,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首先,建立健全法规体系,提升雾霾治理的法制化水平。一是完善现有环境保护立法。我们要尽快修订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尤其要增加防霾治霾的法律条款;二是健全考核机制。要将大气污染防治的实际成效纳入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范围,落实各方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三是完善处罚措施。环保监管部门对空气污染物质的违法排放行为处罚应以天为计算单位,采用动态的计算方法确定罚款金额,不设罚款上限金额。以确认的违法排污行为之日为始点,按日叠加罚款金额,加大惩罚力度。同时,排污企业如果未安装与使用空气污染物质减排设备,或未依法公开、篡改、删减、隐瞒各项环保报告、文件与证明,或未使用规定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记录与备案,情节严重的都应对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予以刑事制裁。另外,也要出台一系列举措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严格限制,对于汽车排污检测不符合规定的车主实施罚款。

其次,提高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明确雾霾治理的重点区域。健全空气质量监测体系,规定各个城市除了建立固定的环境空气监测自动站外,也要建立一些小型地面空气质量检测点,用于监测高度在10米以内的空气污染物,同时还要装备流动监测设备,并在选取监测地点方面多听取市民意见,以便全面反映空气质量的真实情况。

再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亟需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要大幅压减燃煤总量,对依赖煤炭的锅炉和火电站进行“绿色改造”,将煤炭换成清洁能源,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对钢铁、水泥、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施产能总量控制。要充分挖掘太阳能、海洋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与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减少对煤电的依赖。在农村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加快推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站、集中式沼气系统以及热泵技术等先进能源技术与节能技术,减少农村地区对煤炭与薪柴的使用,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大力推进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建设,倡导家庭购买节能家电和灯具,以及加大雨水的收集利用力度等来着力打造低碳生态社会。此外,扩建绿地和造林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倡议多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的有害颗粒,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最后,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标准,坚决治理尾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是雾霾的罪魁祸首,是治理的重中之重。一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要转变思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投放大批公交车,合理调度安排车次,科学安排站点,并建设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加强自行车道建设,可修建“自行车高速公路”,专门用于行驶自行车,同时也要完善与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运营。进一步完善地铁、轻轨与城市火车的建设,可设置不同种类的优惠票价鼓励市民与游客选择地铁或轻轨出行。二是提高私家车的出行成本。可以尝试开征“拥堵费”,即对高峰时段进入市中心区域的私家车辆额外收取费用,由此获取的收入完全用于改善公交系统。同时也可尝试收取市区高额的停车费,以限制私家车进城。三是加快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出台鼓励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车政策,比如,对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免收交通拥堵费。政府公务用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时加快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等。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办公厅)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