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深度解析】环境医院——新常态下的行业革命

   2014-10-29 政府采购信息报1860
核心提示:今天,站在第二届峰会的发言席,心情比去年更复杂:说到环境,心情格外沉重,你看京津冀的霾,北京马拉松戴着防毒面具的运动员……是一种发自
今天,站在第二届峰会的发言席,心情比去年更复杂:说到环境,心情格外沉重,你看京津冀的霾,北京马拉松戴着防毒面具的运动员……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痛;再看大势,政策机遇、市场机遇,则是充满期待和自信。可以说,对环保行业而言,当前,正处在特殊时代、特殊节点,政策机遇和产业瓶颈共存,民生期待和政府承诺共振,呼唤着革新力量的崛起,预示着环保将面临深刻的变革,业界正迎来新一轮的大洗牌。

一、环保行业在隐痛中催生变革。

说到环保行业现状,作为业内人士,我想用“喜忧参半”来形容。看看市场商机无限,但又觉得很不着力;听听政策暖风频吹,但一时很难落地。我的总体感觉是一个“乱”字;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政府“钱花了不少,项目没做好”,排污企业“两头不讨好”、环保公司“无所不能,同质化竞争”,监管市场“潜规则盛行,威慑力不行”……当然,面对这些行业的共同痛点,面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尴尬局面。更多的是参与各方的纠结和无奈。

山雨欲来风满楼。在这样的节点上,一场围绕“环保”、“科技”的变革悄然而至:

一是围绕环境而生的两大变革

1、生态效应的变革。

我看到会议的名单,很多朋友来自北京,作为一名宜兴人,我非常同情北京的朋友,并真诚的希望你们能在宜兴多待几天。其实,不单是雾霾,好像重金属,POPs,土壤污染,农村污染在这些年突然涌现,我虽然在环保产业工作时间不长,但现在也明白,环境问题永远没有“突然”一说,只是病在“腠理”“肌肤”“肠胃”“骨髓”的区别而已。以总量控制的思路来“大处着眼”是对的,但解决方案绝不能再简单粗暴,而要学会“小处着手”,擅治“未病”。

2、环保需求的变革。

我们常说环保市场是政策驱动型和政府推动型,但究其根本,环保的原生需求并不是政策和政府,而是民众和健康。从世界范围看,各个国家环保实践的萌芽无一不是源于人民健康受到威胁。但是,当我们把环保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后,这个原生需求反而“被游离”和过多地“被代表”了,这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背道而驰的,需要正本、归位。

在民众健康的原生需求之上,次生出政府部门的治污需求进而污染企业的减排需求,而且多年来,两大次生需求的主体似乎一直囊中羞涩,其实倒不如说,是在环保的投入产出比面前不甘心为“政绩成本”和“守法成本”埋单,就像再富有的人,面对自己不欣赏的商品也会一毛不拔一样。而随着我国政治改良和法制完善,未来的新常态应是无能治污的政府和无力减排的企业就没资格存在。

二是围绕科技而生的两大变革

1、环保产业的变革。

当越来越多的环保项目更加注重的是环境质量改善的效果,而非项目本身的验收时,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就会认识到做环保的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所以商品交割那样“银货两讫”“概不负责”的业务模式正在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合同能源管理的环境服务,毕竟越能创造“价值”,就越会在采购清单上被列为优先级,所谓“没钱”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即使客户真的没钱,环保企业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源整合能力或工艺优化能力帮忙“找钱”或者“省钱”。

2、竞争要素的变革。

同样的,当验收导向转为效果导向时,竞争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学会的第一个词是Nihao,第二个词就是Guanxi,这是中国市场的一种瘟疫,环保也没能免俗,本来为公平公正而设的招投标过程反倒成了权力寻租的温床。除此以外,为订单花落谁家而展开的企业竞争还经常呈现这样的怪象,即设备制造商像“售货员”,全凭一张嘴,工程建设商像“包工头”,全凭一口价,投资运营商像“高利贷”,全凭一袋钱。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负面一边倒的结果,归根结底是因为本应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被扭曲的配置方式错放到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否则这些口水大战、低价竞争、砸钱比赛就可以分别成为宣传策划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资本筹措能力的体现,是对科技研发能力的良好补充。而随着产学研模式的日臻成熟和技术竞争力的地位提升,科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路程会越来越短,而且一定是有的放矢。

相信,大家对此会有同感。环保行业的这一次变革,是一次全范围,脱胎换骨式的变革,在变革的时期,低效,落后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将会快速被历史淘汰,环保产业将会快速的回归服务业的本质,清晰的指向环境改善的效果。拥有鲜明的核心技术,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企业将成为这个时代的胜利者。

二、这场行业变革的动因和归宿

母庸讳言,环境问题和行业诟病,是变革的内在动因——环保行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不得不变的转折点上: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环保企业越来越感到,市场越来越难做,订单越来越少;环境问题带来区域污染、危及民生健康越来越多,国家对治理标准越来越严格,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越来越大,排污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掣肘和越来越高的治污成本……常规的产业模式、传统的行业规则、市场的运行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而从外在的变革的推动力,我们认为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全社会对环境改善持续的关注和迫切的需求;二是刚刚落幕的四中全会所体现的依法治国的方向;三是中国正在进行的发展模式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三个变化,勾勒出环保产业升级与变革的轮廓。

一是革谁的命?

重点就是要革潜规则的命,让显规则盛行;革没有真本事、没有好技术企业的命,让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成为主流;革劣质产品、劣质装备、劣质工程的命,让标准化、高端化、成套化的产品和装备统领市场;要革了工程,不能保证治理效果的项目公司的命,让有服务能力的公司品牌公司赢得市场;要革旧观念、旧思维的命,打造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

二是革命带来啥变化?

通过我们的行业革命,要从低价格、低成本、低品质的旧常态向以“治理效果为评价标准”的新常态中来,从无序、恶性竞争的旧常态转到有序、良性竞争的新常态上来。构建一个全新的环保产业促进体系,推动环保行业回归它的本质属性,回归到法制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健康轨道上来。

三、环境医院——推动革命的全新模式

破旧立新,犹如凤凰涅磐,重生之路在哪里?作为唯一的环保国家级高新区,我们一直在思考,新常态下,作为专业园区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才是正道?环保行业要如何引领和演变,才能集聚正能量,走上健康轨道?这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越来越感觉到,环境医院模式正好契合了这场变革的新诉求,也是新常态思维下推动环保产业组织方式变革的新路径,更是新阶段环保产业升级从关系时代走入规则时代的一面旗帜。

如果说,40年前,宜兴开启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先河的话,那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我们又将承担起中国新环保行业革命的先锋。因为,我们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有义务、也有责任要担当起产业转型的使命,要举起“产业革命”这面旗,引领中国环境产业、服务中国环保市场,使我们的产业符合内在成长规律,符合国家治理要求,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宜兴模式——“中宜环境医院”,为国内环保产业的升级提供可复制的样板和标杆。

1、环境医院的概念

顾名思义,就是为环境看病。在协同机制下,将企业、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诸要素有机整合,以医院的组织肌理构建一个一站式、全流程的环境综合服务平台,为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改善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就我们正在组建的中宜环境医院而言,是依托宜兴丰富的中小环保企业集群,整合国际国内领军专家、领先技术和优势企业,以环保产业集团为龙头,以各产学研创新平台为支撑,以PPP、第三方治理服务为模式,为国内外的区域环境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及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是一种超级环境服务商。

2、环境医院的功能

一面旗帜:对内有效引领、组织与整合各细分领域优秀技术企业加盟,对外打响园区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像当年的井冈山会师,集聚更多的环保正能量。

一个平台:打造国际国内领先技术集成、环保产业细分领域全覆盖的设计、施工、运营、服务一条龙的一个超级平台。

一套服务:对外有效推介宜兴环保产业一整套服务,以系统方案的设计和解决提供可复制的服务模式,加快与各地政府间产业与技术的一揽子合作、全流程服务。

3、环境医院的特点

超级环境服务商。它不仅开方把脉,还要解决疑难杂症,不仅能提供第三方服务,还能承担违法责任兜底。

专家人才大智库。集成了环境领域的各路人才和领先技术,高校资源、国外资源,实现以人才和技术为核心的竞争导向。

环保大数据中心。尽可能多的市场信息、环保问题、解决方案都将在这里汇聚、排列、组合、筛选,向业主提供面向效果的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改变了产业原有的组织架构,回归环保产业的本质——服务业。

4、环境医院的架构

两大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

三级设置:宜兴设总院、建特色专科,各地设分院

九大平台:诊断、检测、设计、标准化、工程化、技术、项目信息、投资、风控等。

四、环科园具备了环境医院的基础和优势

正处于变革前夜的环保行业,参与各方的市场力量正在经历痛苦的蜕变,政府面对环境和资金的双重压力,排污企业面临环境执法和环保投入的双重压力,环保企业面临新的商业生态下重塑商业模式和产品的压力。套用狄更斯在《双城记》的一句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大变革时代,必将实现大突破。谁能更先一步的整合资源,有所作为,谁就有可能获得超常规的发展。而在中国现阶段,我们觉得宜兴的产业积淀和园区的资源集聚,已经具备了实施环境医院的条件和基础。

一是深厚的产业积淀。宜兴保产业的起步最早,宜兴环科园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的环保专业园区,环保产业有40年的发展史,园区有20年的建设发展史。现在已经形成了4000多家环保及配套企业,这个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在全国独一无二,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在一些细分领域,宜兴有一批代表性的企业做得特别专,更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十万从业人员的实操能力和由此带来的市场信息更是不可限量。

二是众多的智慧资源。环科园和国内各大专院校、科研专家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已经集聚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资源、专家资源,即环境医院的“医生”的储备。还有众多的产学研合作体,拥有了提供成套方案、解决各类环境问题的专业队伍和权威机构。

三是放大的品牌效应。环科园已经成为国际环保技术转移和国际合作的第一跳板。目前,园区与德国、丹麦、芬兰、荷兰等8个国家建立了清洁技术对接中心。与20多个国家在新能源、环保清洁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对接。与此同时,成都、哈尔滨等希望深度合作、建设环境分院的意愿非常强烈。

基于此,我们前期就环境医院的构建做了大量储备。

首先从软实力上,做环保资源的整合者。

1、从整合企业资源入手。一方面对内,筛选1500家中小企业,挖掘独门技术,培育潜力种子,形成一批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博大、蓝星、菲力);其次,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向海外并购先进技术,形成新竞争力(江华、凌志);另一方面对外,吸引大央企、大资本来园采用股权收购、资产并购、联合投资等整合形式兼并重组,谋求做强做强。这些都是环境医院的临床医生和援外队伍。

2、加快专家资源落地。目前我们已经有十大部委资源相继落地,所有的环保类高校、院所都和我们有紧密型的合作体,并有环保市场的历练经验。像哈宜、南宜,不仅依托研究院,具有强大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更有一流院士支撑,都是各自领域的特色专科;像中科院岩土所,在淤泥、污泥的处理上技术方案设计、成套化装备都处在国际领先位置, 在土壤智力上已经形成了“分院”的水平。

3、构筑“两个池”:资金池、技术池。一方面我们和中植资本、大唐金控等业界知名金融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大型环保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公司、保理公司等,为实施区域治理、第三方治理、PPP模式的实施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持;吸引海内外优秀团队、领先技术来园合作,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其次,在硬实力上,立足本土企业依据特色各自建分院。目前,已经筛选有11家特色专科,其次,加快建设环境总院。目前,10万平方米的总院已经竣工,正在进行内装。宜正环保电商已经正式运行,和湖北理工大学合作的中宜环保学院九月已经开学,国际环保展示中心明天将开馆,与此同时,未来概念水厂、东盟环境技术与产业发展示范基地、静脉产业园等有形平台都在规划设计之中。

我们愿意通过环境医院的建设,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和配置,成为一个提供环保优质服务的平台,成为一个优秀企业集聚共同开拓未来的平台,成为一个环保技术成果转化,有志青年创新创业的平台,更是成为一个创造社会价值,并与社会分享价值的平台。真诚的希望优秀的企业,资本,创业青年加入我们的环境医院平台。

五、下一步我们将如何动作。

主要突出四大重点:

一是做强实体医院。

1、虚实结合,强强联合建设联合环境总院。在春节前,完善顶层设计,完成《环境医院三年规划》;

2、人才和技术,面向国内外,三个“三分之一”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专家资源运营机制,完善管理架构,

3、加快特色专科建设。从点上突破,成熟的特色专科率先起步,加快示范工程的建设,形成可参观、可复制效应。如,中科院薛强领衔的土壤专科、类似蓝星(工业废水),三强(臭气),博大(油田废水),这样的企业,要率先亮牌。并建立共赢的融合机制和股权结构。

4、走出去,复制建分院

5、实施面向全球的环保英才招聘计划。出台激励机制,实施面向全行业公布园区的创业扶持计划和人才招聘计划;尤其要鼓励和宜兴关联紧密的专家学生带着技术来宜兴创业;鼓励有在大的环保企业和设计院的工作经历,有经验的年轻人,开办服务型公司;鼓励宜兴企业内部人员创业,将设备制造的服务元素企业化;高新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财务人员,投资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

最终,要实现几个“最”:最好的专家、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方案、最好的治疗、最好的服务。

二是壮大环保电商。提供一个公正透明的交易平台。

三是推行标准化。让非标产品、伪劣产品没有市场。

四是组建环保联合大学。为环保产业提供源源不绝的新人才、新思维。

我们期待着,中宜环境医院集聚最优秀的环境医生、最优秀的环境技术、最优秀的环境设备,为行业提供最优的问题诊断、最优的方案设计、最优的工程实施和最好的运营服务,推动行业革命,引领产业转型,支撑环境治理,服务生态文明。我们想通过环境医院的构建,顺应中国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新常态”,更在行业内倡导和推行了市场秩序的“新常态”,打造了环保行业向服务业全面转型的“新常态”,从模式上倒逼了企业发展方式的“新常态”,通过这样的模式,把园区多年积聚的能量实现一个井喷式的释放,打造一个代表未来产业发展的最佳业态。

各位专家,中宜环保医院建设“在路上”,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业界人士关心支持,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期待更多的专科、专家成为同盟军,联合把我们这场产业革命走得彻底,走向成功,共同为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生态文明的生存家园作出环保人的一份贡献。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