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基金每日看点:公募看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业内人士看法不一

   2014-03-03 新财富舆情中心2920
核心提示:全国“两会”3月3日召开,在“雾霾”笼罩的京城,“新能源汽车”等环境治理话题成为两会热议话题,媒体及专家纷纷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政策方向及投资策略进行解读分析。

2月25日,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将首次启动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受上述消息影响,26日比亚迪、奥特迅、南洋科技等新能源汽车概念股纷纷实现涨停,“新能源”概念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据《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显示,许多公募基金极为看好这一概念。此外,全国“两会”3月3日召开,在“雾霾”笼罩的京城,“新能源汽车”等环境治理话题成为两会热议话题,媒体及专家纷纷针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政策方向及投资策略进行解读分析。据“新财富舆情中心”监测显示,自2014年2月1日起,关于“新能源”概念的传统媒体报道58篇,网络媒体报道958篇,微博10754篇,基金吧49篇。

  新能源汽车概念利好频发  基金布局五大方向

  今年以来,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消息频出,先是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将现行补贴推广政策执行到2015年12月31日,并对2014年和2015年的补助标准做出调整。马年股市开盘即见新能源汽车概念股集体大涨。据“新财富舆情中心”监测显示,2月10日,腾讯财经的文章《快讯:新能源汽车概念大涨 4股涨停》被转载27次,新闻热度高达79.28。随后,2月14日,《京华时报》刊文称,比亚迪将与全球500强ABB及世界汽车巨头德国戴姆勒共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此外,美国电动车公司特斯拉正式在港销售,新能源汽车概念继续走强。据“新财富舆情中心”监测显示,该文章被转载21次,新闻热度71.75。2月15日,《中国证券报》发文《基金布局五大方向 新能源汽车概念提前预热》,文章称公募基金极为看好新能源汽车概念,从2013年4季度主动股混型基金对这一概念的布局来看,基金主要从整车、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技术服务这五个方向进行了重仓配置。该文章被转载29次,新闻热度高达81.14。《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媒体也关注到,在全国两会之前,陕西、江西等地方两会的文件显示,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2月25日,新华网的消息《北京将首次启动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再次为新能源概念升温,据“新财富舆情中心”监测显示,该消息被转载54次,新闻热度高达93.92。

  两会热点猜想:新能源有望获大力支持

  2月21日至26日,北京市再次经历了严重雾霾,对于市场来说,雾霾再次让投资者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及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等环保行业。全国“两会”之前,各地方的两会已经显示出对环保行业的重视,3月3日,全国“两会”正式召开,媒体认为关于环保的提案会非常多。据《第一财经日报》引述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的话说“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全国七分之一以上都有雾霾,空气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据“新财富舆情中心”监测显示,2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雾霾倒逼新能源发展尾气治理 概念股受关注》,新闻热度高达88.91。3月1日,新华网的两会热点排行显示,“环境治理”今年一举升至第七位。该文章被转载30次,新闻热度高达82.40。《人民日报》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环境治理”排第七位。2月28日,《中国日报》发文称,在今年两会的热点中,大气污染治理、城镇化、新能源三大投资主线被市场寄予厚望,今年两会后,新能源也许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是行业发展新契机还是形象工程?业内人士存争议

  对于新能源汽车概念,基金公司普遍持乐观态度。2月13日,《中国证券报》发表建信基金的观点称,建信基金认为,在国家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等政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或将实现爆发式增长。据“新财富舆情中心”监测显示,该文章被转载27次,新闻热度82.58。施罗德基金也表示,由于能源成本愈益高涨,科技进步令环保变得可行,加上愈来愈多人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令新能源行业近年高速发展。2月13日,《第一财经日报》的《私募基金:新能源汽车或继续引领A股反弹》一文中,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今后的两三年时间很可能是新能源汽车销售高度增长的快速发展期,其中的收益不可估量,这个板块完全具备成为领涨市场的龙头板块的潜质,其整个产业链上相关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值得深度挖掘。据“新财富舆情中心”监测显示,该文章被转载26次,新闻热度80.09。

  部分业内人士则对“新能源”这一市场热点持谨慎态度。《中国能源报》2月28日刊文称,布局新能源不能光看眼前利益。文章作者为安邦咨询能源研究员,他认为,各地许多大型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慢,“雷声大雨点小”,产值效益甚微。此外,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也表示,新能源车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他还称,目前示范运营的电动汽车都是政府在卖单,都是在做形象工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也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示范运营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不支撑、网络不配套、地方保护、行业垄断、老百姓不买单等。上述两位专家的观点被《第一财经日报》刊文登出,据“新财富舆情中心”监测显示,文章被转载15次,新闻热度50.54。

  网友心存疑虑 期待攻克技术难关

  相比于市场以及基金对“新能源”概念的热情,网友的态度则显得较为冷静。多数网友都能够认识到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和市场难题,希望能够攻克难关。新浪微博网友“背心减肥”称“看了电池是瓶颈,如果有人可以突破它,那将是科技的又一次飞跃。” 网友“小力乖”希望这些技术壁垒能够“慢慢改进。”网友“Winter楊冬青”说,“会不会在目前政府买单的现状下,慢慢普及化,让个体成本下降,最终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呢?”网友“皓空飞鹰”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大趋势,大趋势无法阻挡,但出现波折也是难免的。专家要多想解决办法。”此外,在有专家发表“新能源汽车是形象工程”的言论之后,网友也开始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生质疑,网友“田千”称“又是一个劳民伤财的工程?”网友“夜宿八宝山”表示“形象工程我们最擅长。”网友“jacky-jason”也称“仅仅概念而已,有望重走光伏路。”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网友“Maybe小鹏哥”质疑称“电池不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吗?”网友“孙力微博”称“中国70%以上的电能都来自于化石燃料,使用电动汽车基本上相当于烧煤,还增加一道转换过程,利用率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更大。”网友“止损之剑”也表示“技术不成熟,在这上面过度投资是浪费资源。”(新财富舆情中心  胡周义)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