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中石化遭罚折射开发逆境 页岩气深陷进退两难

   2014-11-05 中国节能网2830
核心提示:日前,中石化因对页岩气招标区块勘查投入不足被国土资源部开出800万元罚单。这也凸显出国内页岩气开发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
         日前,中石化因对页岩气招标区块勘查投入不足被国土资源部开出800万元罚单。这也凸显出国内页岩气开发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
 
  
  中石化遭罚折射开发逆境 页岩气深陷进退两难
    亮黄灯折射页岩气困境
  
  11月4日,国土资源部开出首份页岩气罚单,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因未完成承诺的勘查投入比例,缴纳违约金约800万元。
  
  来自英国媒体11月15日的报道称,中国急于复制北美的页岩气繁荣—尽管石油企业不情愿。页岩气开发迄今进展缓慢,一方面因为地质条件复杂,另一方面因为法律体系使得大多数石油、天然气和管道设施只能为少数几家国有企业所用。
  
  两大主要油企—中石化和中石油—承诺要通过西南地区的旗舰项目达到政府的页岩气开发目标。中石化表示,它在内陆口岸城市重庆市涪陵区的项目是中国前景最好的页岩气开发项目。有迹象显示,荷兰皇家壳牌对与中石油在四川的合资项目热情减退。
  
  此外,报道还称,其他开发项目似乎都一筹莫展。两年前提出的向其他企业开放区块的建议无果而终,人们担心企业可能无法从勘探到的天然气获利。
  
  众所周知,由于国内页岩气开发技术尚不成熟,勘探成本居高不下。根据中石化此前透露,一口井的勘探成本在8300万元左右,比美国多花费5000万元以上。
  
  此次中石化因勘探投入不足遭罚,也折射出国内页岩气开发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
  
  根据2013年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数据,中国的页岩气技术可采储量排名世界第一,而美国仅位列第四,但中美页岩气开发仍存在较大差距。
  
  美国页岩气开发企业超过八千家,其中中小企业7800多家,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国的页岩气产业则市场化程度不足,产能基本来自以中石化和中石油为代表的石油国企。
  
  不仅开采技术和页岩气资源大都掌握在石油国企手中,而且页岩气输配管网也基本由石油巨头掌握。仅中石油一家的天然气管道就有4.1万公里,占全国天然气管线总长的80%。
  
  政策方面,2005年开始,美国解除了环境保护局对水力压裂的监管权力,放宽了页岩气开采的技术限制。同时,加大了开采页岩气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大降低了天然气开采税;为鼓励开采,政府还给土地所有者增加了25%的强制提成。
  
  美国政策补贴较早,扶持力度更大也更系统,涉及税收、土地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而中国的页岩气鼓励政策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税收和价格补贴领域。
  
  此外,与美国页岩气盆地地质条件相比,中国页岩可供勘探面积较零碎,页岩板块非常复杂,导致页岩气勘探和开采的成本要比美国高得多,进一步拉大中美页岩气产业的差距。
  
  “水瓶颈”让页岩气开发“进退两难”
  
  美国推动的“页岩气革命”,近几年对世界能源市场格局带来深刻影响,也直接改变了这个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的供需格局。国际能源署透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的石油需求每天增加39万桶,增幅为2%,逆转了连续几年的下滑态势,自1999年来首次超过中国。国际能源署也确认了页岩气开发带来的变化:“随着新的钻井技术帮助美国开采页岩油气储量,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再次猛增。”
  
  页岩油气开发给世界能源市场乃至世界经济带来新机遇,这让人乐见其成。不过,随着最初热度的削减,对于页岩油气开发的质疑之声渐多。有观点指出,开采页岩气使世界各地本就紧张的水资源面临雪上加霜的困境,开采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再加上市场价格方面的压力,让风光一时的页岩气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
  
  页岩气生产采用水力压裂技术,是个高度密集型的用水过程。资料显示,单个井的钻孔和压裂作业通常需要约1.9万立方米的水,且其中1.8万立方米左右的水都集中在压裂阶段,强度极大。一个研究美国环境与社会议题的组织日前指出,美国自2011年起所钻的油气井里,有大约40%处于缺水压力“极高”的地区。能源开采用水已经对这些地区的家庭、农村和企业用水造成威胁。
  
  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有研究指出,使用水力压裂技术产生的回流液中包含了高浓度的矿物盐、重金属、压裂液中的添加药剂,以及来自地层深处的钡、镭等放射性物质,处理不慎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事实上,不仅是页岩油气的开采,水资源“瓶颈”早已是影响世界各国能源安全生产的大问题。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到2035年世界能源消费将增加35%,从而导致耗水量增加85%。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预见到能源投资项目的水资源制约,势必增加项目的风险和成本。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