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2013年以来中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全面加速

   2014-11-10 中国能源网1820
核心提示:今日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指出,2013年国际碳市场分散化、碎片化,国内碳市场建设全面提速。绿皮书指出,自200
今日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指出,2013年国际碳市场分散化、碎片化,国内碳市场建设全面提速。
绿皮书指出,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碳交易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为110亿美元,到2009年规模迅速扩大了13倍,达1437亿美元。受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等政策不确定性和金融危机的影响,2011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到达顶点后在2012和2013年出现大幅下降,交易额也从2012年的107亿吨下降到2013年的92亿吨。
经过多年的实践演变,国际碳市场的发展逐渐的形成了两种模式,一是“自上而下”模式,由国际条约形成的统一碳市场,二是“自下而上”模式,各国独立发展的国内碳市场。随着京都模式的日渐式微,各国在各自碳市场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探索相互间连接,出现了以分散的碳市场为主,通过双边协议进行连接的中间模式。
目前,国际气候谈判的重点在于推进德班平台,核心议题为是否要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各方应承担什么性质和力度的减排目标,最早将在2015年底的巴黎会议上达成减排协议。市场机制的谈判方面,将对京都灵活机制进行优化性改革,但其未来走向很难通过这个平台本身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公约下新市场机制的推进也由于缺乏需求空间而难以找到出口。
2013年以来,中国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在试点与国家层面两个维度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七个碳交易试点先后正式启动交易,使中国一举成为碳排放配额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了自愿减排项目,公布了10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国家登记系统建设取得了进展,为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5日,中国社科院-国家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发布了第六本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科学认知与政治争锋》。绿皮书由长期从事气候变化科学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政策分析以及直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资深专家撰稿,全面介绍华沙会议以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成效,围绕中国的排放峰值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向公众和国际社会展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困难和挑战。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