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全国首座民资智能光伏充电站在上海落成

   2014-11-14 中国节能网2030
核心提示: 昨日,全国首座由社会资本投建的智能光伏充电站在上海松江区落成并向公众开放。据悉,站内的充电桩在技术上已解决标准不兼容的问题
        昨日,全国首座由社会资本投建的智能光伏充电站在上海松江区落成并向公众开放。据悉,站内的充电桩在技术上已解决标准不兼容的问题,可以同时适用于三大不同车系。同时,该充电站也打通了车主从寻找充电桩到最后支付的各个环节,探索基于充电业务本身的商业模式。
 
  国标有望成全球标准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充电站建在上海松江一公共停车场内,有沃兰达、宝马[微博]i3、荣威E50和比亚迪(42.90, -1.00, -2.28%)E6等四辆充电标准各异的新能源车同时正在充电。
 
        充电站的投资者、上海赛特康集团董事长庞雷表示,虽然这四台车的充电标准分属国标、美标和欧标,但其公司在国标基础上研发的充电桩已经可以做到同时对标这三种标准。这意味着国标的技术已领先其它充电标准半步,具有成为全球充电标准的可能,未来充电桩标准之争有望得到解决。
 
        与其它充电站不同的是,该站的电流使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这套10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每天所发的电可以满足2.5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采用的透光太阳能系统最大转换效率是22%,在全球都属领先范畴。”庞雷进一步表示,充电站与电网并网运行,如果太阳能光伏发电不足,系统会自动切换至电网供电。
 
  商业模式初现端倪
 
        今年以来,国家多次发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充电桩。国网的逐步退出也为社会资本创造出良好的投资空间。然而社会资本投资充电桩一度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僵局。商业模式的不清晰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或许可以在此次建成的充电站上获得启发。据庞雷介绍,赛特康在充电站上的硬件投资约为50万元,但在之前,公司已经花费四年开发维护与运营充电站的后台系统,具有智能化、远程化、网络化的特点。
 
        具体而言,公司制作了一款手机APP。车主可以在上面查找附近的充电设施并进行导航,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激活充电桩为汽车充电。在这段时间内,车主可以在别处实时监控电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最后的支付环节公司与银联合作,将银联闪付功能继承于每一台充电桩上。车主用银行卡就可进行付费。
 
        而在价格上,该充电站运营的前两个月实行免费,之后收取每次充电25元~30元的服务费。“暂时先无论车型统一定价,价格相当于油价的1/4~1/3。”庞雷说。记者同时获悉,赛特康还与上海国际汽车城旗下的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合作开展分时租赁业务,在建充电桩的地方提供租车服务。在刚刚结束的工博会上,分时租赁曾作为推广新能源车的创新方式被重点推介。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马静表示,上海正在制定鼓励小区物业公司允许建充电设施的相关规定,从政府层面推动充电设施的建设。赛特康集团董事长庞雷透露,年底前上海还将陆续建成5~10座类似的充电站,明年希望在全国建成50~100座公共超级充电站。
 
        “根据目前的情况测算,投资一座充电站的成本回收周期大约为7年。但是当新能源车达到一定规模后这一周期有望缩短至5年甚至3年,二者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庞雷说。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