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国节能网

农民发明家孙明余的“节水路”

   2014-11-21 中国节能网1450
核心提示:日前,记者迎着冬日的晨光,来到龙城区龙泉街道七道泉子南村二组居民孙明余的家,实地探访这个“土发明家”20年追梦的历程。
        日前,记者迎着冬日的晨光,来到龙城区龙泉街道七道泉子南村二组居民孙明余的家,实地探访这个“土发明家”20年追梦的历程。
 
        皮肤黝黑,双手粗糙,身穿蓝色旧棉袄,深灰色裤子,鞋上沾满泥泞,这就是农民发明家孙明余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记者见到孙明余时,这位朴实的农家老汉正蹲在一个坐便器模型前,调试着零件。
 
“坐便器经过设计改良,只要一瓶矿泉水的水量就能冲得干干净净,不仅能够省水,还能防异味、防堵。”孙明余指着模型,憨笑着介绍。“如果按一个三口之家以日均使用6次计算,一年就能节省10余吨水。”
 
        今年68岁的孙明余是一名普通的农民。1995年,他发现坐便器使用起来十分费水,而且厕所早就冲干净了,水还在流,觉得十分浪费,便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是孙明余通过查阅大量相关的技术书籍,看央视播放的科技节目,一点一点地了解坐便器的原理和构造,并到建材市场观摩实物,调查坐便器的种类及结构差异。为了搞实验,孙明余节衣缩食,从生活费中挤出钱来购买原料、模具等,并开始在家中进行实验。他摸索着画图纸,加工模具,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种不服输的信念,进行大胆改进,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试验,就这样不断地坚持着……
 
        “天天脑子里都在想到底该怎么做好它,有时睡觉前躺在炕上也在琢磨。”孙明余告诉记者,在对坐便器改造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由于陶瓷的切割比较困难,他试过用铁、玻璃、木头等材料来代替陶瓷,但最终都不行,最后还是再次选用陶瓷,并最终找到了一个能够切割的地点,成功地制造出了一个初步的模型。
 
       孙明余没有上过大学,靠的是自学;他身后没有科研机构,完全是单枪匹马;他没有试验室,靠的是自己简陋的门房;他没有研究开发经费,靠的是种田收入和小打小闹的零工来支撑。比这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一些人不理解的挖苦和嘲讽。“读个小学就想搞什么发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人家是想当中国的爱迪生呢!”“他能搞出个发明来,我就把地球倒个个儿!”
 
      风言风语传到孙明余耳朵里,他懒得去理会。但话到了妻子耳朵里,却让要面子的妻子非常难堪。妻子顶不住风言风语的打击,几次劝说丈夫别再搞什么发明,好好养家糊口过个太平日子,省得呕这口气。“别去和他们计较。”孙明余劝慰妻子。为了反复试验,孙明余整整坚持了20年。20年中,他一共投入了近20万元的资金。
 
      冬去春来,密发变疏。2014年,孙明余终于把第一个节水坐便器的样机做了出来。这个样机通过改造坐便器构造,并在水箱中安装加压泵加大冲水的水压,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孙明余是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如果说他有什么与众不同,就是更爱钻研,更不服输,更能坚持。由于他长期实践,这让他更容易发现问题,进而琢磨出解决的办法。孙明余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可以取得怎样不平凡的成就。用他自己的话说:“谁都可以创新,谁都可以超越,谁都可以成才!”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我们宗旨  |  我们使命  |  我们愿景  |  组织机构  |  专家机构  |  机构分布  |  领导机构  |  管理团队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050212号-1